别样的外祖父

2023-08-27 09:31:15
标签: 教育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作品中,作者给每一个人物都赋予自身的特点,众多人物中,阿廖沙的外祖父给了我别样的感受。

在我的理想中,外祖父第一次见自己的外甥的心情应该是兴奋的,会忍不住抱起自己的外甥来亲吻,表现出温馨的场面。而文中的外祖父第一次见阿廖沙,就将阿廖沙从人堆里拽出来,并按着阿廖沙的头问这是谁?外祖父这粗鲁的行为让阿廖沙厌恶他,并对自己的外祖父产生了敌意。

最让人落泪的一幕是:阿廖沙因好奇,而将好好的桌布进行染色,事情暴露后,被外祖父打得失去知觉。读到这里,残暴的外祖父让人觉得痛恨,在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下,他的人性发生了扭曲。阿廖沙仅是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外祖父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而是以暴力解决,下手狠毒,让人无法感受到亲人间的一丝温暖。

文中的外祖母,可以说是一位贤妻,她勤劳、善良。这样的妻子理应得到的是丈夫的礼遇与呵护,可外祖父对于这样的一位妻子进行家暴。据外祖母叙述:有一次,外祖母被外祖父从复活节的第一天午祷时分,一直打到晚上。还有一次,将她打到半死,五天五夜没给她吃的。看着外祖母这悲惨的遭遇,泪珠不禁在我眼眶打转。我不敢设想,如果是我面对丈夫这样的毒打,我是否还有勇气生活下来?阿廖沙的外祖父面对着自己的妻子,没有顾及夫妻情分,表现出的是冷血、无情。

不仅对至亲至爱之人,外祖父是冷漠无情,对于外人,也一样。小茨冈因被“十字架”压死,外祖父大骂舅舅,并不是为了给小茨冈主持公道,而是因为自己失去了一个能干活的伙计而生气。此时,他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自私残忍,野蛮粗暴的外祖父是当时背景下小市民阶层的典型代表。他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他这样的黑暗形象着实让人讨厌。

可细想,外祖父身上还是存在人性的一些闪光点。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当阿廖沙识字时,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当他看到他女儿也就是阿廖沙的母亲无家可归,成了一个寡妇时,他还又费尽心机撮合女儿与另外一位读书人的婚事,变卖了自己的家产,送给了女儿做嫁妆,表现出慈父一面。

阿廖沙别样的外祖父,让我突然倍感现在生活的幸福。朋友们,若您有一位好外祖父,请您好好对待他。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