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在常规教育中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2018-07-05 12:28:34)
标签:
课题研究 |
在常规教育中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从事特教工作已快两年了,经过和特殊儿童的接触及平时自学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智障儿童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了解。智障儿童智力迟钝,能力低下,反应缓慢,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水平比较差。他们的记忆力非常短暂,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不停的重复学习才能机械的记住所学知识。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儿童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通过教育使他们能自立于社会,能自食其力,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这是我们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让他们能自立于社会呢?我通过近一年多的特教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一、全面了解智障儿童,在常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我刚刚来特校接班时,我班共有8名智障儿童,他们的年龄从七岁到十五岁的都有。从他们智残的原因和类型看,一名唐氏综合症学生、一名狂躁症学生、一名自闭症学生和5名因癫痫、遗传、出生缺陷导致的智力低下学生。这些特殊学生不仅智力低下,更伴有语言、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障碍。而他们的父母多为农民,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简单粗暴,或者怜惜溺爱,或者放任不管,所以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较顽固的不良行为。有的不尊敬长辈,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有的个人卫生差,在家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有的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打人骂人。
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
针对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低,自控能力和言语调节功能有限的状况,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还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习惯成自然,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1.在培养劳动卫生习惯方面,首先创设良好的氛围,与学生谈心明理。让学生知道只有我们把班级校园的卫生打扫干净,在里面生活学习才舒心。而后,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教会学生劳动。我们班的很多学生来学校之前根本不会拖地,更不会扫地。韩佳鑫拿扫帚扫地时,扫帚不沾地,腰不弯,一看根本什么都扫不起来;刘晨鑫拿拖布拖地时,也是东一下,西一下的;让李增武擦窗台也只是擦中间一小点,对转角处根本不予以理会。我就亲自教他们值日,带领他们值日。利用技能训练课时间反复地教他们扫地、拖地、擦窗台。遇到学生不懂时,我就手把手地教。几周过去了,韩佳鑫终于能弯下腰,扫帚能接触到地面,扫起一些比较大一点的垃圾;刘晨鑫能独立完成拖走廊,李增武也学会了如何来擦窗台。学生们学会了劳动,我就建立了值日制度,明确学生的分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种类的劳动,如:扫室内地面、扫室外地面、拖地、擦窗台、摆桌椅等。让学生每天早晨来到班级第一件事就是按值日分工进行值日,并在午会上总结值日的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引入竞争机制,树立榜样。如:评比“优秀值日生”“我是最讲卫生的孩子”等一系列的活动。有了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充满了活力,积极参与。每次被评上“优秀值日生”的和“最讲卫生的孩子”的学生,我都给予表扬,在卫生劳动评比栏粘贴小五星。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处处都表现得很好,他叫张小勇,最后他成为我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们争着抢着跟他学习。有了这个榜样,我们班无论是清洁区卫生还是个人卫生都相当优秀,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经过一年的实践训练,班上8名智障儿童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不但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时值日的习惯,而且也掌握了卫生清扫的劳动技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2.在培养他们遵守纪律方面,根据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上课铃都响了,可学生们仍有的在乱写乱画,有的在交头接耳,还有的在吃喝。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就必须从课前抓起。所以开始时,我就提前两分钟到达教室,提醒督促他们必须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再三声明上课铃声响后就要停止喝水、交谈、去厕所。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有了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意识。这样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有意识的到教室门口站一会儿,提醒那些忘记做好课前准备的学生。目前学生在上课前都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就开始进行下一个训练,有计划的定期定向的训练,如这一周,我们进行上下楼靠右行的训练,下个周我们进行在操扬上做有意义活动的训练等。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班晨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总结,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进步行为,为其在纪律评比栏中粘贴小五星,让他们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长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要班主任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让各科任教师和生活教师知道这些孩子在进行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协助我们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在不在一个样,使习惯的培养不断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与家长密切配合。往往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学生刚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假期就来临了,学生就回到家里接受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这样孩子的好习惯就不在了,坏的习惯又重新回到了孩子的身上。鉴于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就要及地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家长很好的沟通,让家长知道他们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多么大,也让家长知道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实践证明,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培养,往往不是自发的,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有计划的,有目的地示范和艰苦细致的教育。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使教育和教学获得成功,就须加强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使他们通过教育训练完善他们的人格,在良好的习惯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适应生活的能力,顺利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教育教学随笔
在常规教育中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学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