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级课题论文《浅谈低年级劳技课对培智儿童康复的作用》

(2018-07-05 12:26:12)
标签:

课题研究

 

浅谈低年级劳技课对智障儿童康复的作用

 

内容提要

低年级智障儿童是正在成长的儿童,他们和正常儿童有一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基础。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应针对其智力特点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教育。智障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受损而智力低下,同时也导致身心发展的迟缓和各种功能的缺陷。智障儿童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身高、体重、骨骼之成长皆较差,其发展速度缓慢,且成熟也晚。在动作发展发展方面,他们的协调性、平衡性、敏捷性与体力同样表现稍差,尤其是那些中枢神经系统有损伤的中度弱智儿童,其动作的协调、步态、精细动作能力更是多有问题。在学习方面,智障儿童存在着认知发展缓慢、语言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迁移困难等缺陷,人格方面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固执、易受暗示等特点。智障儿童培养目标是“智障儿童能适应社会和康复,在社会和正常条件下劳动和生活”。因此,劳技教育教学应成为培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障碍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低年级劳技课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初步掌握劳动技能、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劳动技能课有助于矫正智障儿童生理缺陷,有助于智障儿童高级心理发展、有助于发展和形成智障学生个性心理,有助于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因此对智障儿童的劳技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智障儿童最有效的康复训练

关键词

低年级  劳技教学  智障儿童  发展缓慢  发展个性  矫正缺陷  康复
    正文

如何通过劳技教学达到矫正智障儿童生理缺陷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而达到康复目的呢?笔者认为通过以下三个模式对智障儿童达到康复训练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模式对低年级智障儿童康复作用

这一模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劳动技能课的介绍,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劳动技能的内容;通过教师教师的讲解、演示,明确每个环节的要点;通过教师亲自指导,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相应的劳动技能;同时通过教师创设与所学劳动技能相关的活动验证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感知——明理——实践——导行”的目的。

记得二年级一班一节劳技课上,课题是“拖地”(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自己编排的教学内容),王菲老师通过讲解及课件出示拖地的全过程后,没有提问学生是否学会。因为九个学生中多数吐字不清晰,理解力也可想而知了,老师让学生排队直接拿拖把操作,开始学生拖地时东拖一下,西抹一下,后来老师在旁边指导、示范,一节课下来,九个学生中7个学会了如何把地拖干净。拖地对于正常学生来说很容易,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就是难事,通过劳技课教师的讲解及课件示范过程,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接着教师示范到学生的操作,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拖地的感念,更锻炼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是必备的生活技能,这也是他们将来生存的必要技能之一。

二、生产劳动模式(劳动实践)对低年级智障儿童康复的作用

所谓生产劳动模式就是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学习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用于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的教学,即劳动实践。尤其对低年级培智学生而言,通过劳动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通过简单劳动实践可以开发智障儿童的智力

劳动实践在智障儿童的认知及概念形成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劳动实际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对象是最直接真实的东西,也就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基本概念的形成当智障儿童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时,就会接触到许多的工具,,,拖把、抹布、花盆,在接触中,智障儿童逐渐对这些工具产生印象,头脑中明白这是桶,那是盆子等,经过反复使用这些工具就会形成了“桶”和“”印象,接着对这些工具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慢慢地就会明白这些工具的用途,这样日复一日概念形成,比起单纯的课上讲解显得通俗易懂。

1劳动实践能完成许多在课堂上无法用语言表达或亲身感受的东西。我们老师给学生上种花”这节课时,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去体会,想象种花的过程,可想而知对这些智障儿童来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即使教师的描述真切学生也不会有亲临其境的感如果通过实践操作指导学生种花,用真实的情境和场面,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种花的过程种花也是培养学生一种情趣和基本生活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容易记住,同时在活动中对学生精细动作、粗大动作也起到一定训练作用。

2劳动实践使智障儿童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促进学生心理过程发展思维和想像力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容易形成正确的事物表象,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实际的感知物体的各种不同的行状色彩性质等多方面的特征,形成正确的表象。如,教学“擦黑板”一课时,对于较高处写的字,学生大多是够不着擦的,这是老师就让学生想办法,故意装出不知道怎么办的样子。学生尝试,有的踮起脚跟,但还是够不着,老师鼓励学生说,谁能够着把黑板字擦了,就奖励谁一根香蕉,这时就有学生想到端个小凳子,但却恐高,不敢站上去,最后在老师的帮扶下问题便解决了,这一简单的搬凳擦黑板的动作,却是孩子动脑思考的结果。当困难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去思考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用脑了,就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这样的过程是动脑思考的结果,心理活动的作用,因此劳动实践对于低年级智障儿童来说是促进大脑发展、手、眼等协调运动的必经途径。

 2劳动实践能补偿智障儿童的缺陷,发展智障儿童的能力。
  智障儿童大部分都存在感官方面的障碍(质或机能方面如,理解力、观察力低下等,这些障碍的存在,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但是通过劳动实践可以帮智障儿童补偿这些功能的缺陷。我们人体机能的功能几乎是在劳动实践形成发展起来的丧失功能也可以得到恢复,有缺陷的功能可以得到补偿。在劳动实践中,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积极参与,且各器官之间彼此要经常反复的协作与配合,在实践中能使智障儿童的各种器官得到锻炼,使其功能水平不断提高,使器官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协调完成各种活动。
   如教学学生做手工缝制,缝制的过程要用到手、眼、脑,尤其手部力量训练,由于部分学生先天缺陷,有一部分手指僵硬、不灵活,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性很差。所以,不断探索手工缝制训练对智障儿童的缺陷补偿,一定的效果,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得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相应就提高了,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能够自食其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证明,劳动实践活动对于智障儿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低年级智障学生来说,使他们从小从事简单的劳动实践,进而促进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记得一年级二班有位学生叫xx她进校时只会说单字,语言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也比较低通过打扫教室卫生她带领学生检查楼道卫生等,通过年的劳动实践锻炼,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流利了,会说三个字,见到老师、同学知道问好,懂得帮助同学做简单事,全校师生都很喜欢她,她也表现的很活跃、很开心。实事证明,劳动实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可以改变全身器官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进而起到促进大脑发育的目的。

三、家校结合模式对低年级智障儿童康复的作用

家校结合模式就是指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进行劳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学校劳动实践活动是有限的,而大多数实践是在家庭和社会上完成的。对于低年级智障学生而言,过多的依赖于家长的指导来完成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很好利用家庭实践活动来补偿学生的生理缺陷,尤其是智力缺陷。

我校二年级两个班劳技课教师,每天都几乎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更多是布置的是劳动实践方面。如,二年级一班王老师经常给学生布置回去叠被子、洗菜、洗碗、烧水及用筷子夹黄豆等,且要求家长将学生的劳动过程拍摄下来发到班级微信群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也乐意配合,一学期下来,家长都反映孩子会做很多事了,学生在校也更加开心了。   实事证明,家校结合的劳动实践模式有一种有效的长期的促进康复训练的好办法。

    既然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有这么多的益处,我们就应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劳动,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变得“聪明”起来,真正做到在“劳力”的同时也“劳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有效、科学的技能康复训练手段,使他们变得更健康、更自立。

 

 

【参考文献】

1、刘全礼主编《实用培智学校教学法》第312页“培智学校的劳技教学”,东北师范出版社出版。

2、丁勇主编《特殊儿童生活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市级课题论文《浅谈低年级劳技课对培智儿童康复的作用》 

 

 

 

 

浅谈低年级劳技课对智障儿童康复的作用

 

 

 

 

 

 

 

 

 

 

校: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

名:王会宁

话:13891433772

Q  Q:842439717

期:2018年6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