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控制体重的五点建议

(2014-07-16 15:36:43)
标签:

健康

减肥

控制体重的五点建议

 

http://s15/mw690/004hmwEkzy6KuxOMmGa8e&690


 

健康的身体,美好的身材是我们人人都向往的。但是由于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让我们得到相反的效果。今天,营养师为您带来控制体重的五点小建议: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做到吃高质量早餐。我们的早餐每天至少提供身体所需总能量的1/3,早餐的合理摄取,能量的充足供给,不仅让我们在整个上午都精力充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也会在中午不因为过度饥饿而大吃特吃(饥不择食),使得晚餐的进食量也会相应的得以控制。这样身体一天的总能量就不是很容易超标,能量控制的好,体重自然也会得到控制。早餐最好同时吃到谷类、蛋类(动物性食物)、奶类和蔬菜水果为好。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主食做到粗细搭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吃精白米面越来越多,而吃粗杂粮的少了,精白米面口感柔软细腻,吃起来可口舒服, 但是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而且饱腹感很差,会在两餐之间早早就有饥饿感。如果用一些粗杂粮和豆类来代替精白米面,不用吃很多,就会有饱腹感,而且这种感觉维持的时间也很长。因为在粗杂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它的吸水性和持水性大,在体内吸水膨胀,让我们有一种饱腹感;它还可以延缓血糖的生成速度,控制血糖水平的升高;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促进胃肠的蠕动,增强肠道功能有利于粪便的排出,预防肠道癌症的发生风险。更能很好的控制体重和肥胖。成年人在三餐中最好有一顿吃全粗粮。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两餐之间吃点零食。这里说的零食主要指的是水果或者是酸奶、牛奶及坚果这类的。防止在两餐之间饥饿难耐,可事先吃上一点零食(但要注意量,尤其是坚果,应吃带皮一小把即可,坚果的油脂高,避免摄取过多的油脂),提供一些饱感,这样在正餐时就会很从容,不会因过度饥饿而豪饮大吃,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而且水果中富含丰富的果胶,这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与肠道中的有害物质结合,而最终排出体外保护肠道。酸奶和牛奶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钙质,促进骨骼的健康。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吃饭一定细嚼慢咽。吃到嘴里的食物,要做到充分咀嚼后再下咽,这样可以放慢吃饭的速度,让食物更温和柔软,进入胃肠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身体更好的吸收。而且唾液中的淀粉酶对食物中的淀粉进行消化后,也同样减轻胃肠的负担。唾液中溶菌酶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使食物吃起来更安全;而且唾液中的多种消化酶和免疫球蛋白,不仅有助于消化吸收,还可以杀菌和保护口腔,预防疾病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体从吃饭开始血糖是在15分钟之后上升,在30分种达到一个峰值。此时大脑相应的神经中枢会发出“吃饱”的信号,让我们停止进食。如果你吃的过快,血糖还来不及升高,大脑没发出反馈信号之前就吃完了,吃了过量的食物也不知道,久而久之而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的发生,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引发肠胃的疾病。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多吃清淡少油的蔬菜。蔬菜一般来说,体积大,水分多,热量低,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尤其是深色蔬菜中含有的叶绿素、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维生素C、番茄红素、花青素等,及其中的芳香物质,使蔬菜具有特殊的丰富的色彩,风味和香气,促进我们的食欲,丰富我们的餐桌。但是只要注意少油烹调,蔬菜是控制能量和体重的最佳食物。建议每天吃一斤左右的蔬菜 ,而深色蔬菜应吃到全天总量的一半,在吃马铃薯、芋头、山药等含淀粉类的蔬菜时,要适当减少部分主食,避免能量摄入过多。

 

要想有个好身材,好体魄,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等什么,让我们马上行动吧。

 

 

 

 

 

 

 

原创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联系      QQ      1622238114

     新浪微博:@营养师陈丽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