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学新悟(一)

(2024-08-24 12:12:11)
     “圣人之于学也,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深以为是也!
       《论语.述而》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一个评价和概括。孔子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大道忘我不悔的追求,这种追求首先体现在他毕生“好学不倦”上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种废寝忘食、心无旁骛的为学精神,造就了无数圣贤,历来备受推崇。虽然孔子还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他承认“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就是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之所以懂得很多知识,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世上应该是从来都不存在什么“生而知之”的天才,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圣贤,是因为他们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灵性,故而能“闻弦歌而知雅意,睹远物而知情意”。
       医之为道,何独不然?学贵乎有“得”,以“已得”为乐,以“未得”为憾。如何变“未得”为“有得”?全凭“发愤”二字。“发愤”是一种源源不息的内动力,源自于坚定的求学信念,是从“未得”跨向“已得”的桥梁。然而,是什么促使你有“坚定的求学信念”呢?是“颜如玉”?还是“黄金屋”?显然不是,因为这些太世俗了!况且,也绝不会源源不息而长久!那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种高尚的情怀。故而,学医者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什么是健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