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话健康

三月的阳春,像小孩多变的脸。时而阴;时而晴;时而风;时而雾霾。今年的雨水量很少,雾霾天气多。在这变化多端又干燥的季节里,我们最要注意的还是“倒春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如不注意预防,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
穿衣方面
俗话说“春捂秋冻”。我们的毛孔平时有两个作用,一是防御外邪入侵,二是保持内外环境畅通。当我们的身体过热的时候毛孔就会张开,通过流汗来散发热量,这种时候就不能有效防御外邪的侵入。所以,春天穿得过薄就不能长养阳气;穿得过厚,我们稍一运动就会出汗,出汗后毛孔张开,防御功能下降也就容易发生感冒、发烧等疾病,因此,春季穿衣要冷暖适宜,服装不宜过薄也不宜过厚。一些爱美的女性过早地减少着装,使膝关节对冷空气的刺激更敏感,遭受冷空气侵袭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饮食方面
随着天气的转暖,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开始日趋活跃,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时袭来的春寒又会加速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引发一些春病。所以在饮食营养方面要合理搭配,应适当摄入如鱼肉、鸡肉、牛肉、鸡蛋、牛奶、豆浆等一些优质蛋白质以及如红薯、核桃、芝麻、黄豆等产热量较高的食物。此时还可适当吃些葱、姜、蒜、蒿、芥等,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蔬菜、薯类和谷类更是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但要少吃酸性食物。
体育锻炼方面
春季锻炼不宜过早。由于老年人热平衡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危害。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压波动增大,最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等。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而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体质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最好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慢跑、漫步等。(如遇雾霾天,出门时一定要带好防护措施,建议以慢走为宜。)
儿童方面
由于儿童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故对“倒春寒”难以适应,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则乘虚而入,使儿童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让孩子加大在阳光下的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合理膳食,增加机体免疫力。被褥、衣服要勤晒,室内要经常通风,(建议:最好在中午每天通风20分钟以上。)
良好的生活方式
充足的睡眠对人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非常大。其次不抽烟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一书,建议每天喝1200~1500毫升的水,有助于保持体内血流通畅,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建议水果每天摄入200~400克。
其实只要我们每天合理搭配食物,营养均衡还是能预防一些轻微疾病侵入的。
给大家推荐一种我家常吃的菜
【韭菜炒鸭血】
1、把鸭血切成小方块或小长条,放入花椒、大料、少量白酒、盐、水。(水
2、锅中放油,倒入韭菜煸炒几下,放入鸭血、生抽,翻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鸭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还有补血和清热解毒的功效。
韭菜能促进血液循环,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丰富的植物纤维素,有利于排便通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