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冰糖葫芦

春节将至,北京的各大庙会又拉开了帷幕。庙会上有卖买玩具的、卖服装的、吹糖人的、卖风车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等,总之,你在那里可以找到老北京的踪影。我最爱的还是老北京的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相传,冰糖葫芦还与南宋光宗皇帝有关。在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整日茶不思、饭不想。皇宫里的御医用了许多贵重的药品,也没有效果。皇帝也很郁闷,整天愁眉苦脸的。于是只好张榜到民间招纳良医。不久,有个江湖郎中揭榜了。这郎中给黄贵妃诊脉后说:“贵妃的病不碍事,只要把冰糖和山楂果煎熬了,每顿饭前吃七八颗,用不了几天就好了。”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这位江湖郎中,可是贵妃吃了数日之后,疾病竟然好了。后来这种吃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冰糖葫芦。
山楂冰糖葫芦富含维生素C、果胶和多种有机酸。采用现代工艺去果核,色泽红艳、无色素、无食品添加剂,口感好,属天然营养食品。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
制作冰糖葫芦的步骤:
1、选果
挑选新鲜饱满、大小均匀的山楂,洗净。去根儿去蒂儿,去掉核,将山楂拦腰切开,用小刀挖去果核,然后将两瓣合上,用竹签串起来,每串大概十来个,也可以只串四五个,凭个人喜好。
2、熬糖
按糖与水2:1倒入锅中,用猛火熬20分钟左右,期间可以搅拌一下,注意20分钟之后水已经很少了,沸腾的非常厉害,并且,糖已经冒出了细小密集的泡沫,就像浅金黄色啤酒。可用筷子蘸一下糖浆,如果能微微拉出丝来,那就表示已经好了。若时间过长,颜色就会变成棕色,能明显地拉出丝就表示糖已经焦了,便失去了原本的甜味,味苦有点像双黄连。
3、蘸糖
将锅子倾斜(这样就可以让山楂全部都蘸到糖),将串好的山楂贴着熬好的热糖上泛起的泡沫轻轻转动,裹上薄薄一层即可。蘸糖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很需要技巧。如果糖裹得太厚,吃下去一口咬不着果,是比较失败的。糖要蘸上薄薄而均匀的一层,即算成功。
4、冷却 将蘸好糖的山楂串放到水板上冷却二三分钟即可享用。水板其实是光滑的木板,在清水里浸泡过较长时间,温度较低,同时木头具有吸水性,可以帮助糖葫芦冷却定型。
糖葫芦虽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食用的。首先因其含冰糖,故糖尿病患者要慎用。另外《本草备要》载:“(山楂)多食令人嘈烦易饥,反伐脾胃生发之气。”故脾胃虚弱、泛酸烧心之人,不宜过多食用山楂糖葫芦。而山药养阴能助涩,故湿盛或中满及有积滞者不宜长期食用。山药和山楂搭配起来,一个消食,一个健脾,副作用可减少。糖葫芦的品质自然也就有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