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河县滕蒿林村元侯祠

(2016-10-06 20:05:36)
标签:

历史

分类: 历史及传说

  


滕蒿林村隶属河北清河县,距县城的东约二十五里地,东边不远邻故城县建国镇辖区,距运河直线距离仅七、八里地。我外出途经滕蒿林村尚有闲暇,便走进村里,有幸遇到几位滕氏老人,他们对我详细介绍了元侯祠的来龙去脉。原来,在明朝燕王扫碑(亦说扫北)时期,当地因战乱土著人所剩无几,滕蒿林村滕氏的第一世滕胡老一家,由山东登州府招远县野鹊村,被官府强迫迁徙至此。此地人烟稀少荒草丛生,尤其野蒿子草橡树林一样密集,遂定村名“滕蒿林村”。后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滕氏延续到第五世,有兄弟三人:滕经、滕纶、滕纬。其中,滕经生于明正德十六年,从小聪颖过人,记忆超凡,双手能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时年滕经二十三岁,与邻村高裴村王氏订婚,恰逢京城科举考试来临,藤经动身进京赶考,提前准备了一面大旗,旗上书写"头名状元",并对乡亲立下誓言:不中头名不还家。在油坊运河码头乘船顺风北下,运载考生的船老大早已在船上备下了很多书籍,滕经全部买下,看完一本向河里丢一本,到了京城全部看完,并熟记在心。滕经登岸肩扛“头名状元”的大旗招摇进京,引来京城百姓纷纷围观,科考时,滕经肩扛大旗进入考场,震惊当时的主考官,科考完毕主考官看其文章连连称奇,欲定其为头名状元。


据说,当时的丞相是严嵩,他听说此人年轻张狂,扛大旗应考目中无人,不来拜见送礼给他,于是心生嫉恨,况且早已私下订好状元人选,只认定滕经为第二名榜眼。


   开榜后,滕经得知科考结果自己是第二名,大失所望,回家的途中,行至运河天津段感觉无颜再见父老乡亲,便投河身亡。传说滕经跳河后被龙王召为驸马,玉皇大帝封其为江、湖、河之神。保佑沿岸百姓不受洪灾,过往船只免受风浪之苦。


  此时考场内突然天降大火,烧的片瓦不留,此事惊动嘉靖皇帝,遂即派人追查此事,有人对嘉靖帝说,清河考生滕经文采超群应中状元,被人故意点成第二名,滕经乃文曲星下凡,被蒙冤屈死,至使天威震怒降下大火,嘉靖皇帝大怒狠狠惩罚了舞弊官员,并派人打捞滕经尸首,三天后,天降瑞光,滕经尸体从河内飘起,栩栩如生,并差人在天津建庙堂,供后人供奉。嘉靖帝痛失人才感到十分惋惜,追封滕经试卷为状元卷,为防止再犯此错误,在考场中央为滕经立了一块碑用于警醒后人,欲封滕经为圣人,怎奈前有“大圣人”孔子,不能平起平坐,最后敕封滕经为“河北平浪小圣”。后人亦称滕经为“小圣人”。


到了清朝时期,清康熙皇帝南巡路过清河县渡口驿段运河,突然龙船定在河中、任凭船夫用尽全力,也不能向前航行,同时河内有红色大鲤鱼跃入船头,康熙帝甚是疑惑,找大臣解惑,一位大臣说,我们来到了河神滕小圣的家乡,是滕圣人显灵向你拜见、送礼、讨封来了,并对康熙帝说了滕小圣的故事,康熙帝龙颜大悦,当即亲笔御封藤经为“护国镇海显佑济运平浪元侯灵应尊神”。后人亦称滕经为“元侯”。


据说,有一位滕氏后人乘船外出做生意,船行至半路突遇大风浪,船马上要翻,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这时船老大急忙高喊,“船上有清河人吗?快求河神滕圣人保平安!”藤氏后人随口答道“我是清河的!”话音刚落,遂即风平浪静。后人在滕蒿林为滕经修建了祠堂庙,门口悬挂刻有“元侯祠”的横匾,“元侯祠”三个字是清朝五品大员王殿甲(清河人)亲笔题写,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祠庙修好后里面供奉滕圣人和其妻王氏,滕氏后人及附近乡众纷纷前来烧香供奉,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福禄无不灵验,大家都尊称滕圣人为滕王爷、滕老爷,滕氏族人各家各户白天甚至把孩子寄放在祠庙内,求滕老爷显灵给看管,一来是让孩子沾些滕圣人的才气,二则下地干活不用牵挂孩子。说来神奇,孩子由滕圣人显灵看管,在祠庙内不哭不闹,摔不着、碰不着、饿不着、冻不着,据说后来孩子大小便后有些家长清理不及时,污了祠庙,滕老爷一生气不给看管了。

二零零四年起滕蒿林在滕经遇难日:农历五月十七和滕经生日:九月二十二期间举行两次庙会,届时有各种文艺团体演出,吸引各行各业小摊小贩云集,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藤氏后人在祠庙举行祭祀仪式。(本文作者刘清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