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在线引领悟自我专业修为——“四川省名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主题培训”主题培训活动

标签:
教育 |
分类: 活动简报 |

听名师在线引领
——“四川省名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主题培训”主题培训活动
2022年7月21日,成华区50个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部分成员近200人参加了“四川省名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主题培训”在线学习,李建荣名师工作室10位老师参加了学习。活动由四川省陶研会李蓓老师主持。
期冀
开班仪式上,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兰以“有格局、有品位、有鉴别力”鼓励教师们站高谋远,用世界的眼光谋全局的发展,为教师成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员代表电子科大附小李雪梅副校长以“要保持热情,要做好工作室安排,要发挥成华效应”表达了教师同仁们的发展愿景。
培训
培训活动中,上海青浦区师之蕴工作室领衔人、全国名师工作室副理事长关景双老师,常州市蒋守成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全坛区东城小学蒋守成老师和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正高级特级教师芦苇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课例研修的师之蕴实操经验》《漫谈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解码卓越:教师专业发展与自主研修》专题讲座。他们站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高度,深入浅出,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老师对教师怎样提升素养给出了答案:听中学,还需要案例示范,实操历练;做中学,还需要扎根课堂,同伴评论。
关老师提出的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的五大做法,为老师们指明了实实在在可操作的研修路径。以“师之蕴”团队的示例为主,关老师具体分析了一个个课例,从课例中去挖掘课例研修的观评写课的方法。并指出,课前用心,课堂才有效;课后用笔,教师才有境界,在课文与课堂中循环修人,用笔解读文本,用心体悟教学,最后达到德教双馨的境界。
蒋校长从能力和素养、同学和同事、倾听和判断、情绪和智商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出教师应具备健康人格与教育信念,教师应有实施深度教学的能力、有效应用数据信息的能力、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批判能力及教育创新的能力。并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言“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毅等于不行”鼓励老师们深耕课堂,踏实前行。
芦苇老师从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出发,指出从事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教育教学专门业务的学科专业更应该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交流
培训活动结束后,工作室参培老师分享了学习感悟。
教科院附小易霜:炎炎夏日,学习不止,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成华区名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培训。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关景双院长提出的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给出了可操作的5大做法,不空洞,每一个点都很接地气,回到每一篇课文反复设计修改评价才是一线教师成长的不二法门。希望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可以沉心静气,把经验和方法注入到我的课堂中去。
电子科大附小何家安:今天的线上参培带给我许多收获。关景双院长分享的主题式课例研修,尤其触动内心。“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受到启发的我,开始正视和思考平时的备课、听课、评课,要想得到锻炼,就要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体悟方法,“写好课、上好课”。
桂林小学 贺莉:通过此次“四川省名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的主题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倾听的重要性。教师倾听学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蒋守成老师通过举三个小金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修为,倾听更是一个技术活。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倾听学生,尊重学生。
成华小学 李刘怡:听中学,做中学,一个听字,一个做字,道出知行合一,终身学习的真谛。有幸谛听学者们的先进的经验,愿将所学为我所用。作为小学教师,一定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将教研扎根课堂,用课堂推动教研,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石室小学 赵蓉蓉:今天非常有幸参加此次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聆听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收获颇多。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蒋守成校长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要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其实都是很抽象、很不好操作的,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却令我茅塞顿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将育人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
期待
培训结束后,李建荣老师鼓励大家认真总结、深化学习参会心得,并梳理个人所见所疑,加强教育对话,通过学习赋能,提升自我。相信在李建荣老师引领下,工作室成员们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将会稳步提升,并朝向幸福完整、智慧美好的教育人生不断靠近。
撰稿:李刘怡
初审:唐天
编辑:李刘怡
终审:李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