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酝冰霜里春酿严冬时——记成都市、成华区李建荣两级名师工作室“吾将借风行”微沙龙

分类: 活动简报 |
暖酝冰霜里
——记成都市、成华区李建荣两级名师工作室“吾将借风行”微沙龙
2021年1月24日上午,成都市、成华区李建荣两级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成都市成华小学新华校区开展了“暖酝冰霜里,春酿严冬时”微沙龙活动。
活动伊始,领衔人李建荣老师深情回顾了两级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历程,正如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所感叹的一样,“三十八过去,弹指一挥间”“转眼间,区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的三年学习届满,市工作室也即将届满……”李老师的话一下子让大家感触良多。
杨涛(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可以说,加入李建荣名师工作室是我教育生涯的转折点,以前的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被动的,在李老师的引领下,真正懂得了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把握语文课堂的教学要义,开始用教学研究来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
阳旭(成华区列五书池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已有16年,但是能够真正入门还是从加入李建荣名师工作室之后。每次工作室的教研都很实在,没有天花乱坠的表扬,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批评,而是真正交给我们教学的方法。很幸运能够遇到人生中的名师,给我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也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希望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能提现出自身价值。
曾圆(成华锦城东汇):在进入工作室之前,我在专业上很“稚气”,缺乏自己的思考。刚进入工作室,十分忐忑,缺乏自信,可是在李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工作室伙伴们的帮助中,在教育教学中,我慢慢地变得十分有勇气,敢于主动挑战、迎难而上。
曾小英(成都市桂林小学):以前的教学工作是教不得法,加入了工作室,听取了李老师的讲座、教诲、研讨,知道了教学其实就是解决两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工作室的这段时间,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格局。
张利红(邛崃市北街小学):在李老师的鞭策和任务驱动下,读书又重新走进了我的生活。读书时勾画圈点、摘抄批注,让我边学习边思考,化被动为主动,在聆听中进步。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语文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什么是孜孜以求什么是毫无保留。
陈瑜(成都市桂林小学):加入“李建荣名师工作室”这个大家庭后,我从李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智慧,教育科研的严谨和专业;也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课堂教学、提升科研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名师工作室成员。
李峥峥(成华区双庆小学):感谢自己在2018年春天能够主动申报李建荣区级名师工作室;感恩领衔人李建荣老师能够毫无保留地在做人、做学问方面给予我的引领;这三年,我在李建荣老师的鞭策和引领下,在伙伴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收获颇丰。在2021年,我想读更多的书籍,也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得更多更扎实。
宋雨芯(成华区北新实验小学):这一学期,我们工作室都在着力于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开题以后,我们更是紧锣密鼓地开展群文阅读读本编写工作。这对我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挑战的。隔着屏幕,我们分组蹚水前行,交换审阅。大到精选文本、问题设计,小到一个空格、一个标点符号,李老师真真切切地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好每一步。小组交换审阅,更是真正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审视别人的时候也反观了自己。
周娟(成华区树德小学):感恩李老师的教诲,感谢工作室所有伙伴们的帮助。来到李老师名师工作室三年了,李老师的深厚的学养令人敬佩,李老师的真诚让人叹服,李老师的教诲让人如沐春风。同时,我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身为同门弟子,伙伴们爱钻研、勤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的严爱激励着我,心怀教育理想,坚持立德树人和正心教育。在新的历程里,我会继续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忘恩师教诲,在科研、教学和育人上下足功夫,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素养,做一个优秀的教育线上的工作者。
张梅(成华区站东小学):感恩遇见,在室内研修的三年中,李建荣老师专业、尽职的态度不断感染着我,让我看到师者的那份责任是如此重大。三年间,在李老师和小伙伴的激励下,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勤奋,这向上的力量让人欣喜,借着这劲头相信我们会有更多成长与蜕变。
杨敏(都江堰市龙江路小学万达校区):因为感恩,我能改变。和李建荣老师结缘于2013年那一堂《学步》公开课。那是我作为语文教师最骄傲的一堂课,因为教室后面坐满了各级专家。从那一节课,我才知道,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被打磨的如此精彩。2018年9月,我被师傅周红英老师推荐参加李老师的市级名师工作室。三年的学习中,我被李老师的学识感染,我努力告诫自己:语文老师,请你时刻记得用笔记录自己,记录自己的学生,用笔成就自己。
易汇慧(成华区北新实验小学):回首工作室这几年的学习,我觉得“突破”“责任”两个词可以概括。“突破”,是直面自己、激励自己,去尝试、去挑战。工作室给予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李老师既为我们搭建学习平台、又为我们留出成长空间。“责任”,是对自己的不放松,对同伴的不敷衍。
夏静(都江堰市龙江路小学万达校区):用三个关键词“感恩、努力、坚持”为2020年的工作室学习及工作画上圆满句号。感恩于在领衔人李老师的带领下在团队中获得滋养与成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唯有继续努力的奔行在教育之路上,孜孜以求、秉持初心方能走向诗意与远方。
杨小梅(成华小学):在这三年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踏实而真实地成长。由衷地感谢李老师给我学习的机会,对我教学上细致地不辞辛劳地指导!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坚持学习。在书海中学习,在伙伴中学习,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语文世界。我还要坚持记录。记录教学点滴,记录生活感悟,用笔记录,时常翻阅。只知耕耘,不问收获;未来之路,努力拼搏!
吴虹(成华区熊猫路小学):跟着李老师学习的三年时间里,我学到了李老师的致胜法宝——认真。认真上课,认真做研究,认真对待每一位学员,认真对待每一次简报,认真对待每一次交流……李老师的法宝虽然简单,但对很多人来说又是最难的,因为这需要持之以恒。态度决定高度,自己付出多少,才能收获多少,只有踏实走,认真做,我们人生的高点才能达到更高处。今后,我要让自己努力成为像李老师一样的人,一个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人。
邱秀菊(成华区熊猫路小学):名师的引领就像灯塔,让你不会迷航;伙伴们就像打火石,一次次的碰撞绽放出火花,最终将成为照亮自己的火种,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明白的前行!
苟雪梅(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我曾是李建荣区名师工作室成员,非常敬佩李建荣老师的学养,后来又成为了李老师市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学习中,我从李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第一,作为一个教师,学习无止境。要教到老,学到老。第二,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还要思考,结合教育实践,思考教育中的得与失,获与惑。第三,作为教师,要有成果意识,要一边实践一边总结提炼,在梳理成果过程中提升认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陈静(成都市成华小学):感谢李老师三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是您让我真正认识了语文,是您引领我如何教好语文,是您让我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是您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教师情怀,做人之本。
曾亚非(成华区双水小学):首先,感谢三年来李老师对我的指导和教诲,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其次,我这三年来在成长上不是很优秀,但是经过三年的学习,我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很想成长进步的想法,接下来我也会在行动中让专业上成长起来。最后,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坚持,坚持那一份想要成长的初衷,坚持那一份教育情怀。
杨薇(邛崃市北街小学):在李老师的工作室里学习,李老师一直强调: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你反思了吗?今天你写下点滴收获了吗?对于阅读和反思,我觉得自己都做得不错,唯独去写点滴收获刚开始我不以为然,直到去年邛崃市教育局要求学科带头人做讲座,讲教育的故事,我才觉得平时的点滴记录有多么重要。
成员们或畅谈自己的收获,或反思自己的不足,或对未来报以期许……但都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得遇李建荣老师的幸运与感激,李老师教给成员们的不仅有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更有为人处世的智慧箴言。用“千金易得,良师难觅”来形容恰如其分。
成员们交流完自己的感悟,已临近中午时分,李老师依然坚持给大家带来他精心准备的培训讲座。李老师认为教师的成长要度过“甘于寂寞期”“实践探索期”“科研总结期”这三期,要经历“入格——立格——破格——无格之格”这四格。他勉励成员们:付出“三牺”青春,誓做“两牺”战车,抢抓“三种”机遇,表现“两严”态度,呈现“四出”风采,在自己的学校,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虽是严冬腊月,但大家的心里却是暖意融融的,有李老师的引领和鼓励,成员们信心满满,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