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5今宵无眠,明朝补息,随心所愿

(2023-03-06 08:42:35)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一苏东坡
人是有感性的动物,感性到看到美的东西就目不转晴。文人诗兴大发,留诗千古传唱。流风所至,对美的东西的神往,成为一种人性的执念,实际上,见过了,见久了,又会形成审美疲劳。苏东坡没见过庐山烟雨和浙江潮之前,十分神往,见过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到了庐山烟雨浙江潮,还是那个庐山烟雨浙江潮。审美高潮过后,就审美疲劳,甚至有点扫兴,感觉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元代诗人姚燧《普天乐.浙江秋》写道: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山去,恨与山叠。
寒燕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一种矛盾心理,折射人性的双重性。复杂心情在美与丑、喜与愁、爱与恨之间挣扎摇摆,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曾经也有经历,晚秋爬白云山,想在白云山过夜,又怕虚度明月夜。
岭南秋,白云夜。
兴随山至,爱与云叠。
鹤南来,荷花谢。
东窗寄望北门却,怕骚扰又多孤怯。
今宵无眠,明朝补息,随心所愿。
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产物。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既感性又理性,既矛盾又统一。实际上,惊涛拍岸的浙江潮也好,云山雾障的庐山烟雨也罢,秋云袅袅的白云仙境也行。细水长流中的那份恬静,才是惊涛拍岸的定海神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那份潇洒,才是无惧风雨的平凡之心。风雨无常的自然间在,才有蓝天白云惊艳一现。大自然的气象万千,是人的自然情感的天然凭借。无论做什么?干啥事,都要追本溯源,初心从那儿起,慎终追远,从自然回向社会……自然也是自由的,有灵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