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11欲栽大木可撑天

(2022-12-13 08:49:57)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可撑天。
元朝刘因一开始只是一个乡村教师,后面被推荐为祭酒。他的《秋莲》云“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似乎是一眼望穿,看破红尘,任由扁舟随东水。实际上也只是一种意境,一种生存方式……
刘因是元代北方大儒,其父饱学众采,学识渊博。因家学渊源,15岁时,曾诗以明志“鸿鸽凌云志,燕雀安能知”。得南儒赵复所传程朱理学,影响终身,尤服膺朱熹,称其“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提出“诗书春秋皆史”。
刘因最有份量的学说是“天人合一”。他把化(化育)区分为天化(天地化育)和人化(人群教化)。天化表现为阴阳五行,运行于天地之间的自然界的秩序,生成万物,繁衍生息,绵延不绝,运动不停。人化则表现为五伦为代表的纲常伦理所维系的社会秩序,他认为,这种社会秩序是与自然秩序完全符合的,要由圣人来完成。天化人化的根源都是天,天化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人化则在人类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刘因由天道引出人道,并认为人化缘于天化,主张天人合一。在刘因看来,人伦物理皆来源于天地造化自然之理。主张顺天理,尽人道,事在人为,不要因为时运的变化而放弃努力,无所作为。天道主要是自然规律。人道则是社会制度、人伦规范、政治措施等,二者是合一的。天道是人之行事必须遵循的至理,又是人之行事最终成败的关键。人性是由天道所决定,人心是人性的枢机,只有做到人心人事暗合于天道,才能成功。圣人根据天道来确定人道人事,是天道的体现者和人道的完成者,所以说圣人是兼体用的角色。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违反天人合一的原则就会出现乱象,实现天人合一的原则,一切社会就会好起来,出现良好的社会秩序。
刘因还提出观物的思想,指出以道为本,舍道则物无所依据。他所讲的物就是客观事物,他对这种实在性表示怀疑。进而认为人们对外在现象的认识是不真实的、不可靠的,所以,人们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应当放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观象作为刘因一种修养的境界,一种思想方法的应用是有合理性,他走向唯心主义。却是对程颐“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以及朱熹讲的“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优良的继承。表现出一些辩证的色彩。
实际上,生活就是这样,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彻底认识之前,往往对人类理性甚至权威产生怀疑,走向神秘主义。“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到达柳暗花明的村落之前,无妨“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