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萌
董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58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滚核桃》教学设计

(2024-02-29 20:10:30)
教学目标
1、聆听《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教学重点
聆听《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打出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2、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3、谈话: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鼓也可单独演奏,你能听出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音乐里,有几种打击的方法。
5、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6、鼓在单独演奏时只是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情景的。
二、欣赏《滚核桃》
师: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形式,再次欣赏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
1、聆听《滚核桃》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乐曲节奏特点。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
的印象。
2、介绍乐曲的相关背景
《滚核桃》集中了“花敲鼓“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了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敲花鼓”击奏罚,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3、复听音乐,让学生区分作品结构的头、身、尾三个部分,了解头、尾部分具有三板特点,无明显规律的律动,中间部分则具有明显的节奏感。通过分段欣赏三个部分的片段,进一步把握作品段落结构。
小结:《滚核桃》结构——“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身”为主体10人合奏包括敲击鼓梆、敲击鼓面等八种演奏技法。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教师讲解敲花鼓的磕、擦、搓、挑、撩、敲、碰等演奏方法。
4、创编
(1)学生尝试通过击掌、敲击凳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敲击方法演奏出不同的鼓声。
(2)试着用身边的物体编创“滚核桃”,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了解的是山西绛州地区的鼓吹乐,那么在我们的家乡老北京,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间吹鼓乐《童谣》,下面我们来欣赏。
三、小结下课
本节课,我们聆听并了解了我国山西的绛州鼓乐《滚核桃》,实际上在我国56个民族众多的民族乐曲中还有很多好听的有名的打击乐曲,所以请同学课下继续查找收集这些作品,下节课一起和同学们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