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常规

(2022-06-22 08:32:28)
低段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段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低段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定型,课堂中容易出现打乱正常教学的顽皮行为,需要教师时刻提醒和监督。比如,聆听音乐不能做到静听;跟着节拍做动作时,部分学生过于兴奋自由,任凭老师喊破喉咙也停不下来;或者是耳朵不去听音乐,喜欢自己乱蹦乱跳,往往打破良好的教学氛围;回答问题时,只管自己的答案,而不愿仔细倾听其他小朋友回答的内容,或者趁机乱说乱讲,忙成一团;为歌乐曲伴奏时,某些学生拿着乐器乱挥乱舞。这些音乐课堂上出现的常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学操作上的偏差,教学方式缺少情趣,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比如: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或过少;讲课的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欠佳;缺乏活力等。有些教师则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一来,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尤其是对低段学生来说,也更是容易产生因害怕老师而实际效果并未见好。    从学生方面来看,小学低段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学生的视、听、说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不敏感、不专心,甚至烦躁不安行为;有些神经发展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大声怪叫、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课堂问题。其次是小学低段学生的性别差异也是特别明显。男孩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而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集中注意的时间也更短,故而会更容易产生违纪违规的行为;而女孩易接受暗示,但胆小,缺乏果断,较少自行其是的能力。    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一套课堂常规训练,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有序学习,但音乐课是一门审美性、灵活性、活动性都很强的课程,有其独特的特征。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里严格的学习常规。如孩子们聆听音乐时必须做到静听;唱歌时不应该大声喊叫;为歌(乐)曲伴奏时必须合着节拍;与人合作表演时应该有较好的合作意识等等。诸多的音乐教学常规会慢慢引领着孩子们向音乐的殿堂迈进。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虽不再崇尚传统教学中那一味求静、求齐的课堂模式,但也绝不能不顾课堂教学实效而追求形式上的“参与、互动、共鸣”。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就非常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