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物离乡贵

(2024-10-27 12:33:49)

                 物离乡贵

              乔凯凯

我关注的一位博主是东北人,目前在英国生活,她每天会拍一些自己和家人的日常,内容大多是一日三餐。因为饮食习惯不同,丈夫喜欢吃三明治之类的干巴巴的食物,而博主身为中国人,更喜欢吃热乎乎的炒菜,像国人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炖排骨、烧茄子等等都是博主爱吃的。

一天,博主午餐做了酸菜炖粉条。博主介绍说,食材是在当地一家超市买的,花费可不低呢。网友们听了价格后纷纷咂舌,这些钱在国内能买多少粉条和酸菜了!确实,粉条和酸菜在东北是最常见的食材,价格低廉,品质还高,和国外一对比,简直就是白送。博主也颇为感概,表示回国之后一定要多吃几顿给补回来。

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家乡司空见惯的东西,一旦到了异地,就身价陡增,甚至高攀不起了。有次一位广西的年轻朋友来我这边出差,顺便找我玩。逛街时,听到水果的价格,朋友直呼“买不起”,这里的价格是他们那里的好几倍!我解释说:“你们是原产地,千里迢迢运来,要加上人工、运费、店面以及损耗什么的,价格自然会高一些。”想想在唐代时,信息流通不畅,交通也不便利,岭南的荔枝一路运到长安,历经多少艰难险阻,价格就是翻上百倍也不稀奇。朋友虽然理解,但还是表示不能接受。

我笑了笑,大概是朋友还年轻,可能不太明白“物离乡贵”这个道理。有时候,贵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价格上,与别的方面比起来,价格上的贵反倒不那么重要。我读书的时候,因为年轻胃口好,学习运动的消耗也很大,每天晚上我和室友们都会一起吃夜宵。当时条件有限,一碗香浓又顶饱的方便面就是最好的选择。人在外地,我特别想念家乡生产的“豫竹”方便面,对于当时七零八零后的孩子们来说,那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美食”。偶尔身体不舒服时,一碗加了鸡蛋和青菜的方便面就是最好的“营养餐”,趁热呼噜噜地吃下去,病也好了一大半。

有段时间,学业上的挫折加上身体的不适,让我意志消沉,格外沮丧。一个下雨的傍晚,饥肠辘辘的我躺在宿舍床上,特别渴望吃一碗“豫竹”方便面——它的味道和口感是其他品牌的方便面都替代不了的。热心的室友帮我跑了附近几家超市都没有买到。一位本地的室友摇摇头说:“别说附近了,就是跑遍这个城市也买不到,根本没有卖的。”那一刻,我有一种身体突然被掏空的感觉,由胃里蔓延至全身,整个人都轻飘飘的,无着无落。后来给父母打了电话,他们立即从家乡寄过来一箱“豫竹”方便面。端着那碗来自千里之外的“家乡味道”,我吃得大快朵颐,身心都得到了满足。

物离乡贵,当然有“物以稀为贵”的原因,但更珍贵的是它身上自带的属性——凝聚着家乡的味道、气息和家乡独特的风情。看到家乡的物产,就好像看到了家乡的景致,听到了熟悉的乡音,闻到了家乡草木的气息,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关怀与惦念。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家乡风味的垂涎以及无处排解的乡愁,都在瞬间爆发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其实,让人觉得贵重的,从来不是某种物品,而是那颗沉甸甸的思乡之心。

《品读》2024年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