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青年》:偷了懒,费了心
(2023-03-11 14:38:14)
我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参加大扫除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放假之后返校,老师会让我们扫地、拖地、擦玻璃,包括去操场后面的空地上拔草。
记得一次暑假过后,我们班分到的任务就是拔草。当时天还很热,又久未下雨,杂草很难拔出来。一开始,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干,后来老师去开会,只留下我们继续拔草。见老师不在,我便起了偷懒的心,悄悄溜到角落里坐下来休息。我前面两步远就有一丛杂草,如果老师来了,我起身蹲到草丛边,假装一直在拔草就行了。
唯一的麻烦就是我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会来,于是得时不时地扭头察看。有时同学们的说话声突然减小或者有脚步声响起,我就一阵紧张,赶紧回头看。还有好几次我以为老师真的来了,来不及起身,连滚带爬挪到了草丛前。那天下午,我确实没费什么力气,但回家时,我一点都没有感觉轻松——可能是因为紧张、担忧,心累得不行。
之所以想起这件往事,是因为朋友经历的一件事。朋友在一家公司上班,他的职位比较特殊。虽然不算领导,但因为掌管着一些职权,经常有人找他帮忙。我忍不住替朋友发愁:哪些人能帮,哪些人不能帮?哪些事可以帮,哪些事不可以帮?岂不是每天都要衡量、纠结,每天都要面临选择?
“哪有那么麻烦?我只坚持一个原则就行了:违反规定的一律不帮。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朋友笑着回答,“我宁愿花时间给他们讲道理、解释,也不愿意因为被各种衡量以及事后的担忧这些小事而折磨,那样太劳心费神了。”
《辽宁青年》202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