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把顾客当顾客


把顾客当顾客
乔凯凯
一天,我去便利店拿快递——老板也负责代收快递。店里顾客不少,老板正在忙着接待,看见我来,老板指着墙角说:“快递放在桌子上,你自己去拿吧。”桌子上放着一个鞋盒,应该就是我买的快递了。可是,快递怎么拆开了?包在外面的袋子已经不见了。
正疑惑间,老板嘿嘿笑着说:“不好意思啊,我给孩子也买了一双鞋子,他没看清楚,给拆错了。不过你放心,你的鞋子还是好好的。”“没事,没事。”我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鞋盒往外走,没有像往常一样和老板闲聊。说实话,我的心里有点不舒服,幸好我买的是鞋子,万一买的是什么贵重物品或者私密的东西呢?那次以后,我买东西时都会特意备注不要快递点代收,倒不是怕东西弄丢,只是隐约觉得受到了冒犯。
后来有一次,我去便利店买食盐,正值中午,店里没顾客。老板拉着我说了几句闲话,突然叹了口气说:“最近不知道咋回事,店里的生意大不如从前,很多老顾客好像都很长时间没有光顾了。”
这时,刚好有人进店,看样子是老顾客了,一见面就和老板说起上期彩票开奖的情况。顾客要买一条香烟,老板从柜台里拿出一袋子散烟,笑着说:“太好了,你先把这些烟拿走吧。”老板说这是他家亲戚办事剩下的,保证不是假烟。顾客有些犹豫,对老板说:“你还是给我拿整条的吧。”老板好像有点不高兴了:“反正都要拆开一盒一盒抽嘛,难道你还信不过我?”顾客摇摇头,还是坚持要整条的,老板只好转身回屋拿了一整条烟出来,可顾客的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了。
老顾客为什么渐渐不肯光顾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老板和顾客熟络是好事,毕竟做生意其实做的也是人情,但太熟之后,老板就开始不把顾客当顾客,一些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缺失了对待顾客应有的分寸感和距离感,而顾客并不认可这种模式,因为在本质上,双方之间还是买卖关系,并非朋友。这种认知和定位上的偏差会让双方产生分歧,顾客越来越觉得不舒服,自然就会选择去别家。
想着老板素日的热心肠,我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地分析给他听,老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开口道:“看来我还是得把顾客当顾客呀!”
《南方农村报》2023年1月3日
前一篇:《焦作晚报》:一本被翻烂的字典
后一篇:《故事会》:简短的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