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与寒食节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 这样说来,今天4月4日应该是“寒食节”。
“寒食”一词起于晋文公重耳悼念介子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毒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之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打击,流亡出走多年,受尽屈辱。最后跟随他的只剩几个忠心耿耿的人。逃亡期间,困难重重,厄运不断,有一次,重耳饿晕,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让人拿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重回晋国做了君主,成了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对当年追随他的同甘共苦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这个忠臣。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无奈,亲自去请,孝顺的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了山西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让军队搜山没有找到介子推。有大臣出主意说,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一面,介子推为了母亲肯定会出来。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后来见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死。晋文公痛心疾首,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堵着个柳树洞,洞里似有物。掏出一看,竟是片衣襟,上题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介子推和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谕全国,每年这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晋文公临走,砍伐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看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有说来源于此。从此寒食节历代相沿成习。
因本地疫情形势严峻,为了更好的防控,呆在家里久了,就想出去走走。早饭后在小区后边围墙内转悠,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普及了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故事,欣喜归来,以成此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