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
黄河古道边,梨花盛开处,幽静乡村路,淳朴家乡人,常常勾起我对故乡童话般的回忆,那里有我儿时一串串欢乐谷、快乐梦:春天里钩榆钱,乡野里有我的歌声;夏天里去摸鱼,小河边有我的足迹;秋天里摘果子,田野里有我的身影;冬天里打雪仗,雪地里有我的足迹。
告别家乡整整32年了,无论走到哪里,抹不去的是故乡的影子,挥不去的是对故乡的回忆。前两天回老家给父亲烧纸时看望了三婶子,在她家吃的饭,临走时,三婶子送我一包榆钱子,她说:“家里树上刚钩的榆钱子,新鲜着来,带到城里给二嫂尝尝。”亲人的话语让我感动得差点落泪。自大爷、父亲、三叔走后,家乡的亲人们越来越少了,老冧上的亲人们越来越多了,每年清明烧纸钱时,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此时的家乡熟悉而又陌生。看到三婶子给的榆钱,想起给父亲上坟烧的纸钱,以及我们辛苦赚来的金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回到城里,八十岁的老母戴着老花镜坐在客厅里沙发上摘榆钱子,一片两片三四片,片片液汁都饱满,环环相扣,片片相拥,花瓣如鳞,金黄泛绿,散发着一种质朴之美,赶赴着一场美食之约。母亲摘好榆钱,洗净滤干放进盆里,铺一层面,撒一点盐,做成窝窝头放锅里蒸上十多分钟,一出锅,厨房里就弥漫着那种热腾腾冒着蒸汽的香甜味。母亲炸好辣椒油,我掰开窝头蘸着辣椒油吃出了童年的滋味。
农村人关于榆钱不陌生,一场透雨之后,阳光普照,暖风一吹,房前屋后的榆树枝头就绽出朦朦胧胧的青绿,两天过后,青绿变成一朵朵细小的嫩芽组合成柱状花朵,像微雕大师笔下的翡翠,细密、整齐、精致而又富有韵律之美,摇曳在枝头,洋溢着一种生命的质朴之美,透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焦急和新奇。再过两天,这些青绿便出落成一串串榆钱,花瓣如麟,泛青透亮,在阳光下晃动着俏丽的身影。无风时,静若淑女,起风时,动如顽童,一树的晶莹剔透,满眼的新鲜可人;一树的清香淡雅,满目的阳光明媚。无论大人小孩,仿佛听了春天的召唤,奔到树下,上树摘榆钱子,用杆钩榆钱子,捋一把雨后放晴新鲜的榆钱子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清爽润滑,淡淡清香,丝丝微甜,唇齿留香,欲罢不能,全身毛孔散发着春天的鲜嫩和清新。
尽管本地疫情形势严峻,要求家家户户呆在家中,但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能陪伴家人、老人,也是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人间真味是清欢,吃着母亲做的榆钱窝窝,听着母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我身在城里,心在乡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只因疫情闹,心远地自偏。
我夸母亲的榆钱子馍做的好吃,母亲一笑,脸上的皱纹更多了。她说她还会做很多很多的榆钱面食,譬如榆钱粥、榆钱汤、榆钱饭。母亲说,凉菜热菜都可用榆钱,“糖拌榆钱”是凉菜,“榆钱炒肉”是热菜,“榆钱蒸菜”最好吃,你爹最爱吃。一句话,我泪崩。
能回去的故乡,回不去的童年;清明上坟泪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喝酒独自少一人,长眠故土是父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