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图》教案
(2016-05-18 15:28:01)教案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教学策略 |
1、使儿童了解地图的示意作用和价值。 |
了解地图的示意作用 |
2、形成儿童手绘图像的基本表达能力,能画出“地图”的示意性,追求“地图”的趣味性。 |
能画出“地图”的示意性,追求“地图”的趣味性 |
3、培养儿童观察生活的能力。 |
培养儿童观察生活的能力 |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投影仪、手绘地图范图、彩色纸、彩色笔若干等。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速写本等。
五、课时安排
一、
(教学活动:教师提示儿童观察的重点、一路上房屋、树木、花草等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前、后、左、右排列的次序等)
设计意图:此段教学培养了儿童留意、随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还能激发儿童的作画热情。
二、尝试练习
板块一:
①小组讨论:小朋友,说说看,刚才我们都经过哪些地方?你又是怎样记住的呢?
(生回忆说出一路上的所见,并互相补充将一段路程描述完整。教师按儿童所述,在投影仪下以线勾画,示范描绘出这段路程的地图)
②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记住刚才我们走过的一段路程,你还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儿童绘画如同游戏自然而然,随情而动。他们天才般地选择了“线”这一表现方式,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与其稚拙概念的表象特征有关。所以教师除了适时、适度示范外,还需尽可能地选择儿童将会采用的方式列入现场示范,可消除儿童作画前的畏难情绪,反之将会失去示范的意义。
③儿童作业:小组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将刚才我们经过的一段路程用画笔画下来。比一比,哪一组画得又快又仔细!
④儿童作业展评: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并选出代表讲一讲自己所在组的作业亮点,在互相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地图观察、描绘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展评中教师对儿童的激励,可让儿童产生勇气。另外,教师针对儿童在观察、描绘上的不足之处,为儿童下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板块二:欣赏讨论,学习方法
欣赏、感悟
小朋友,刚才你们画的一张张路程图就是地图,有了它,我们就不会迷路,它能够领着我们从教室来到美术室。小朋友请看图:
·几百年前,我们的古人就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辨别自己在外活动的方位。他们把收集到的信息用简单的线条刻在白桦树皮上或泥板上,从而帮助人们辨认方向,于是地图就产生了。
·清代黄河水道图,除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外,同时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幅图以工笔绘制,宛如一幅画卷,令观赏者赏心悦目。
·看看这张地图上画了些什么呀?矿工们上上下下的,多忙哦!这是我国古代的矿井地图。(两张图表现方式和图式都不同)
再来看这条长长的路!看看这个小朋友要去哪里?一路上有房子、有汽车、有树、有地铁……这条路五颜六色,悠长而有趣!
小朋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许多小朋友画的地图,仔细看这些地图在画法上都有些什么不同?
·住在山里的小朋友,沿着这条山路在山里绕过来又绕过去,就到家了。从画面布局到所描绘的情趣,它不仅仅是一张地图,它更像是一幅画。
·这张洗车图画得多有生活情趣!看看这张地图上什么地方最特别?
小朋友,长长的路有许多条,旅游、作战、造房子、医生开刀等等都少不了这样的线路图,想象一下,还会有怎样的地图呢?看图:
看这张图,它特别吗?我们来听听小作者的想法。
……
地图能帮助我们不迷失方向,它还能讲故事呢!它让我们的美丽梦想变为一个好玩的故事。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感受性强,虽然在本课中儿童是以表现活动为主,但并不表示儿童对欣赏不感兴趣。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具有审美意味的范例,不仅可让儿童在欣赏中实现本课的意图,更能让儿童在欣赏中对美的物品产生审美意识。
板块三:绘画练习,自主表现
实践、运用
请小朋友小组讨论:长长的路有许多条,每天我们从家里到学校;节假日我们又从家里到公园……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中游的……从起点到终点,这条路经过哪些地方?该怎么走呢?你将画怎样的一张地图呢?(可借助速写本上的记录来帮助自己)。
教师巡回了解儿童的初步打算,建议可以单做,也可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儿童作画是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作业目标明确就可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主题意识,使儿童的感情与思考能融合在一起。教师给出的题材尽量有伸缩性,能照顾到每一个儿童将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清晰地浮现并表现出来。
板块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作业展评
儿童在进行创作时,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了解儿童的需求与帮助,提示儿童可在老师处得到帮助。建议儿童展示作业时,可小组合作形成大地图来展示,也可2、3人合作展示,更可独立展示。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带着儿童边欣赏、点评,边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围绕地图的实用性、趣味性、创造性,在不足之处再给出建议。
6.拓展:(出示课件)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的地图形式就更多了。如:我们坐车去一个新的地方,但是不熟悉当地的地形,有一个汽车导航仪的帮助,我们就不会迷路。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设计
请小朋友小组讨论:长长的路有许多条,从起点到终点,这条路经过哪些地方?该怎么走呢?请画一张地图。
六、教后反思
儿童绘画思维的来源,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安排一段路程让儿童边走边有意去观察一些景物,并提示儿童还可用画笔画图做一些记录的方式来记下行程中的所见,既培养了儿童留意、随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还能激发儿童的作画热情。课中,教学通过欣赏,让儿童将自己模糊不清的构思用语言表达出来,借助范例让儿童发现地图的多种表现方法,只有当儿童对欣赏的作品感兴趣,才会将自己要表现的兴趣与意愿相联系起来,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于他人且含有个人情感在内的个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