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音乐》教学设计及点评
(2014-01-16 10:20:41)分类: 课例点评 |
《水上音乐》教学设计
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北路小学 侯 蓓
教学年级
教学课时
教学用具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根据乐曲想象音乐表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听辨音乐主题并用动作表现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1)聆听弦乐器音色素材
师: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由这几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请你边听音乐边模仿演奏音乐家的演奏动作,然后说一说弦乐器音色怎样。
生:弦乐器的音色是柔和的,也可以是华丽的。
师:同学们,进入音乐殿堂,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这样我们才能拿到开门的金钥匙,“乐器的独特音色”,你们已经找到第一把金钥匙了,让我们继续前进。
(2)观看小号演奏视频,聆听小号音色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段视频中,演奏家是如何演奏小号的?小号的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小号是由嘴巴吹响的,同时手指还要按键。
生:小号的声音非常嘹亮。
师:小号是来自铜管乐家族的吹奏乐器,别看小号个子小,它的声音可不小,小号的声音非常清脆,嘹亮,他可以表现号角一样的声音,也可以吹出华丽高亢的旋律,是铜管乐中的高音乐器。让我们快来拿第三把金钥匙吧!
(3)观看圆号演奏视频,聆听圆号音色
师:图片上这件像海螺一样的乐器名叫圆号,它和小号一样也是铜管乐家族的成员,你们猜一猜圆号这个大家伙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来,我们听听音乐,答案都在音乐中!
生:圆号的声音比小号要低沉一些。
师:圆号被称为“乐器之皇”,它的音乐宽广,声音浑厚、柔和并不失明亮色彩。同学们,开启音乐之门的三把金钥匙你们已经找到了,请你把它藏在心里!让我们走近巴洛克时期不朽的音乐大师亨德尔,用你们音乐的小耳朵仔细聆听,大师是怎样用弦乐器、小号和圆号给我们描绘一幅水上盛典的。
【设计意图】以寻找“听音乐的金钥匙”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视频观赏、音乐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弦乐器,小号、圆号的独特音色,为音乐作品中乐器音色听辨做好铺垫。
二、找一找
(1)聆听《水上音乐》主题片段,说出演奏乐器
(出示主题音乐曲谱,依次播放弦乐、小号、圆号演奏的主题片段,学生边看边听,按顺序说出演奏乐器名称)
生:A弦乐 B小号 C圆号(学生代表按顺序将乐器图片贴入板书表格中)
【设计意图】依次聆听由三种乐器演奏的主题片段并辨别演奏乐器,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再次强化了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感受。
(2)聆听《水上音乐》A段,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师:我们按照乐器音色的不同分为弦乐组,小号组,圆号组,我们组成一支乐队,看老师的指挥,听音乐开始你的演奏,然后告诉老师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呢?
生:像是在宫廷里。
生:好像是隆重、盛大仪式典礼。
师:同学们真会听音乐!德国音乐大师亨德尔用包括弦乐器,小号和圆号(在板书表格中贴入笑脸图片)的管弦乐队为我们展示了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加冕典礼。国王在英国泰晤士河上,乘着龙船举行他的登基仪式,请你说一说,主题音乐表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再次聆听)
生:这段音乐好像是号角声响起,国王威风凛凛的登场了。
师:非常好,那我们听到号角的音乐响起时时,把国王威风凛凛的姿态表现出来吧。(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音乐场景的联想与表现是激发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有效手段。
(3)聆听《水上音乐》B段,说出演奏乐器
师: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
生:弦乐器。(学生代表贴笑脸图片)
师:你们的耳朵可真灵敏。请再你听一听,告诉老师,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在典礼的仪式上,人们再为国王祝贺!
生:国王也在很高兴的听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的耳朵很灵敏,你们的联想也很丰富!快让我们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你想象中的场景吧!(师生共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联想与动作表现,让学生再次活动起来,体会A段,B段两段音乐的不同。
(4)聆听《水上音乐》A’段,用动作表现音乐场景
师:这段音乐的旋律和我们之前听到的哪一段一样呢?
生:和A段一样。
师:你听到哪些乐器又出现了?
生:弦乐器、小号、圆号。(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笑脸图片)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音乐主题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相同的音乐,相同的动作,唤起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体会了乐曲三段体的结构特征。
三、唱一唱
师:聪明的孩子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什么,就知道这是表现典礼盛大,国王威风凛凛的画面又出现了呢?
生:号角的音调。
生:主题旋律。
师:你们真棒!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这就是能够用心记住主题旋律!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主题吧。
A学生齐唱
B教师示范2-5四度音程唱法,提示学生演唱注意音准,唱出坚定地气势。
C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音乐主题的歌唱,强化了学生读谱试唱能力,深化了他们对音乐主题“号角音调”的记忆,丰富了他们对于音乐的体验。
四、辨一辨,画一画
师:不仅弦乐,铜管乐器可以表现这种盛大的典礼场面,其他乐器和人的声音都可以展示出这种恢弘的气势。请你听一听,下面的这些音乐场景,如果它是由管弦乐表现出来的,请你画一个圆形,如果是其他乐器演奏的典礼音乐就用你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现出来。
(教师穿插播放《水上音乐》、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帕海贝尔《Sanctus》片段,学生听辩后用不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
师:在刚才的音乐盛典中,管弦乐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环节与“拓展”环节融为一体,在为学生带来更多音乐体验的同时,再一次唤起学生对音乐主题,对乐器音色的记忆。
五、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中,我们掌握了聆听音乐的金钥匙,在音乐殿堂中还有更多的宝藏等待你去发掘,让我们相约下一次的音乐课,继续我们的发现探索之旅!
〔德国〕亨德尔
乐 |
A |
B |
A |
|
|
|
|
|
|
|
|
|
|
|
|
【教学反思】
【课后评析】
四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辨别音乐旋律、节奏的重复、变化与对比,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加深对音乐主题形象的感受和记忆,结合音乐作品,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侯蓓老师根据《水上音乐》这课特点,以乐器音色听辨为主导,抓住小提琴,圆号,小号演奏的“号角音调”主题,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与体验,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纵观本节欣赏课,我认为有以下两个特点:
(1)本课以找到“金钥匙”——三种 “乐器音色”为线索,带领学生从熟悉乐器音色开始,进一步的辨别音色,熟悉主题,追踪演唱主题,最终让学生发现自己掌握了听音乐的金钥匙:多听主题,多唱主题。教师“授人以渔”,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为教学目标,这是本课的亮点!
(2)板书设计细致科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乐曲曲式结构,了解音乐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相关乐器的运用。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作品为带再现的三段体,三个乐段之间的力度、音色、情绪对比的讲解与表现要再鲜明一些,强化学生对“三段体”这一知识点的感受,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绪以及指挥手势直观的带给学生,更好的感染学生。
(2)音乐内容的描述是音乐聆听后必有的步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两者同时展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