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对英语动词屈折词缀的习得研究(二)
(2023-05-14 10:25:24)二是“无损伤说”(Haznedar and Schwartz, 1997; Prévost and White, 2000; Lardiere, 1998a, 1998b, 2003a, 2003b, 2005),它认为中介语语法未受损,其功能语类在二语中能够体现,特征值可以重新设定,特征核查系统也运作良好。简言之,中介语语法没有损伤,全部受UG原则和参数的制约。“无损伤说”也有两种代表假说——表层屈折缺失假说(missing surface inflection hypothesis)与形态误读假说(morphological misleading hypothesis)。前者认为,屈折词缀的缺失是在表层形态层面,是因一些非语言的因素使二语习得者在表层屈折词缀与深层抽象句法知识的匹配上存在问题而导致的。但后者强调,二语中表层形态规则与抽象的句法知识相互独立,两者在匹配上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二语习得者不能在习得过程中实现屈折词缀。但是,这种匹配问题并不是因为功能语类和特征系统有损伤所致,而可能是语音迁移(phonological transfer)的结果。
(二)功能语类T的句法特征和动词屈折形式
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功能语类T有以下4个特征:(1)语类特征(categorical features),即定式[±finite],[±tense]或[±past] 特征,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2)名词性特征(nominal features),即人称特征(person features)(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数特征(number features)(名词单数和名词复数)和性特征(gender features)(阴性和阳性,如法语);(3)格特征(case features),即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4)强F特征(strong features),英语功能语类T的强特征为名词性特征,弱特征为动词性特征。
在英语的语法中,存在[±tense]这一特征。换言之,除动词原形外,即动词本身,它们还有4种屈折形式: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加后缀-s,现在进行时加后缀-ing,一般过去时加后缀-(e)d和过去/现在完成时加后缀-(e)n。就小学阶段而言,即对初学者来讲,所接触的动词屈折词缀共3个:-s, -(e)d和-ing。以单词play为例,其基本形式见表1:
表1:动词play的3种屈折形式
|
|
动词原形 |
+(e)d |
+s |
+ing |
意义 |
|
实义动词 (notional verb) |
play |
played |
plays |
playing |
有实际意义 |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问题
(1)六年级学生对英语屈折词缀-s和-(e)d的习得情况如何?他们省略动词屈折词缀的程度如何?
(2)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学习者省略动词屈折词缀-s和-(e)d,是否和中介语语法损伤有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