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学生对英语动词屈折词缀的习得研究(一)

(2023-04-30 21:14:42)

一、引言

在小学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会时不时地误用动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词原形、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动词的ing形式以及动词的过去式。对于这四种动词形式的掌握,许多学生都会在日常的英语练习中不断出错。换言之,二语习得者(尤其是初学者)普遍存在省略和误用功能语类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初学者的早期中介语 [1] 使用中看不到功能语类(戴曼纯,2007: 20)。该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持续出现。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法受损?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六年级学生对动词屈折词缀-s-(e)d的习得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探讨其中介语语法是否有损伤,以及小学生省略动词屈折词缀-s-(e)d的可能原因。本次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希望可以指导广大教师在英语动词屈折词缀方面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理论基础

(一)中介语语法损伤假说

目前,在中介语语法损伤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且每种观点都有各自的代表假说。一是“损伤说”(Meisel, 1991, 1997; Beck, 1997, 1998; Hawkins and Chan 1997),它认为,中介语语法有损伤,且其损伤体现在功能语类及其特征系统上,换言之,功能语类在二语中不能得以体现,特征值无法重新设定,特征核查系统也无法正常运作。“损伤说”有两种代表假说——整体损伤假说(global impairment hypothesis)和局部损伤假说(local impairment hypothesis)。前者认为,中介语语法的损伤是整体性的,二语中没有功能语类,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存在本质区别。而后者认为,二语学习者一旦过了关键期,其语言官能会受损,且二语中功能语类的特征值再无法重新设定。但是,与前者不同,该假说进一步强调,中介语语法的损伤仅仅在于功能语类的特征强弱上,所以被称之为“局部损伤假说。然而,这两种代表假说都意味着中介语语法有损伤,不再全部受UG原则和参数的制约。


[1] 中介语,是指二语学习者自己的语言,是他们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尚未完全习得二语之前的语言,是一种介于母语和二语之间的过渡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