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西征与民族融合
(2022-10-17 06:42:34)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它不像农耕民族,能自给自足。生活中需要的茶,糖,绸缎,布匹及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与农耕民族相互贸易获得。成吉思汗西征的起因,也是由贸易不畅引起。成吉思汗组织庞大的商队与中亚各国进行贸易,花剌子模由于误会,将蒙古商队人员杀光,从而引起成吉思汗的西征。
成吉思汉的西征取得重大胜利,特别是后来他的两个孙子拔都和旭烈兀的西征,在中亚建立了钦察汗国(也叫金帐汗国)和在波斯和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伊尔汗国,都统治该地数百年。成吉思汗另一个孙子忽必烈灭亡了南宋,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建立了大元帝国。它来源于易经‘大哉乾元’,意味幅员辽阔的帝国。从而沟通了中华文明与波斯和阿拉伯文明,形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产生了回族。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创立后不久,穆罕默德即派弟子经福建省泉州向中国传教,唐玄宗时,镇守边关大将-高句丽人高仙芝在但罗斯与阿拉伯国军队发生冲突,开始两者交往。
元朝时,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源源不断的来到中国,它们与蒙古人,汉人融合统称之为色目人,如元朝管理财务的阿合马,文学家萨都剌等。它们政治地位高于汉人和南人,并有一定经济实力。到明朝通称回族人。
这些人在元末农民起义中成为重要的领导力量。如徐达(1332-1385年),常遇春(1330-1369年),蓝玉(?-1369年),胡大海(?-1362年),沐英(1345-1392年),冯国用(1324-1359年),邓愈(1337-1377年)等。朱元璋的老婆马氏也是回族。在明朝有许多著名的回族人物,如郑和下西洋的郑和,刚正不阿的海瑞,著名思想家的李贽等。
明朝的朝代名来源于古波斯宗教-拜火教,发展为对光明的崇拜-明教。最早起义领导人韩林儿自称小明王,从而延续下来。明五行属火,新王朝像火一样兴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