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阶段研究内容
(1)构建有学习价值的课堂
阅读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基于阅读题目的开放性,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并不一致。有的善于概括,有的善于联想……不一而足。课堂上的统一教授,往往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微型戏剧的融入,把课堂的任务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能力主动投入、理解,在交互活动中发挥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逐渐实现各种学习力均衡发展。
实验过程,主要围绕五年级语文课堂精讲课文教学开展研究。研究观察点在于通过微型戏剧的融入唤醒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体验活动中增强对词句的关注与理解。立足于阅读课堂,精讲课文主要是阅读方法、技巧的教学,表演元素主要渗透于课文的关键学习点,用于重难点的突破,从表演的酝酿到表演的展示,全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内。表演的准备阶段,以小组活动为形式,与学生自主学习关键词句融合。通过表演的形式,孩子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理解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表情与肢体动作。表演汇报,则需要学生把形象的画面通过比较、思考,内化为个人的分析、感悟。表演,吸引学生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之上,高昂的情绪让思维的火花不断在课堂中迸发。微剧表演在阅读课堂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理解知识、自信运用知识的平台,让学习的价值得到更直接、更有效、更充分的体现。
(2)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享受被关注的过程,那些大胆却不缺乏自信的顽皮孩子、学习能力一般却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那些耐力不足却好奇心十足的孩子,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不如“学霸”们反应快、口齿灵活、心思缜密。但他们却敢于表现,敢于投入表演。也许他们的表演会比较夸张,可这何尝不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呢?
进入高年级,精讲课文动辄上千字以上,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迅速而又有质量地阅读,这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课堂由于其开放性,很难统一检测每一个环节学生参与的有效度。为此,我指引学生抓住每篇精讲课文的课后问题进行预习,授课时针对预习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突破的文段进行即时演绎。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表演人数从一人至十人不等。小范围的表演让活动的观察点更为密切地与学习重点融合起来,被表演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更多地作用于对文段词句的分析之上。对于表现形式之间差异的对比、神态动作理解的交流,微型戏剧的融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汇报平台、更充足的探讨时间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含义深刻的词句透过肢体、语言的演绎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点燃思维的创造力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讲课文阅读课堂都致力于教给学生各种把握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主旨的方法,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教学内容只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培养的思维能力、沉淀的思维品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微型戏剧表演只占课堂的一小部分,它的出现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突破学习重难点的积极性。在沟通自由而又愉快的氛围中,教师要转紧抓课堂上的生成,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引导他们全面认识、深入思考,把课堂上的体验、感悟转化为属于自己的阅读素养。
为了探索微型戏剧表演形式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呈现与应用,阅读课堂研究课型限定在故事类精读课文第二课时。课堂上,孩子们前期的表演预备和中期的表演汇报,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随着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投入,课堂上也会出现各种不确定的生成:见解与教师预设不一致、不同的看法引起争论、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出现偏差……这些宝贵的生成正是表演形式下个性化得以发展的体现。这时,我都会极力鼓励他们继续识别自己的发现,利用短暂的提问促使学生频繁地思考、交流、演绎,探究题材的一再挖掘,让学生对学习研究充满兴趣,有效地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2.课题研究完成情况
(1)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是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结束。现在为止,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实施按计划进行。微型戏剧表演也根据每篇课文各自的特点从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规模落实在阅读课堂之上。与预期估计一致,学生对于表演形式在课堂上的出现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微剧表演的融合让更多的学生更广泛地参与课堂活动。
(2)抓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常见方法。但如何“抓”,哪里“抓”,常常使学生难以跨出第一步。课题的研究,把枯燥的阅读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表演任务。换一个心态去阅读文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增强了对关键词句的敏感度,为教学突破重难点提供有效的助力。
(3)正确把握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展开阅读的前提与基础。但要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局性的理解,并且恰当提取有效信息,就涉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微型表演在课堂的引入,让学生从阅读,到表演,再到观看表演,一次又一次地熟悉课文内容、交流反馈,引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迈向更高的层次。
(4)在课题立项之初,预期准备着力于表演元素在课堂上呈现方式的研究。在开题汇报中受专家指引,研究方向应以阅读教学的发展为主,表演元素只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也发现,要让表演对阅读学习起促进作用,应从阅读教学与学生能力基础为出发点,注重“表”的形式与效果,至于“演”的技巧则不必太多地关注。因此,在研究实施阶段开始的一个月后,研究重点从戏剧表演的方式,转向以何种表演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唤醒触觉、激活思维为目标的微型表演,研究证明确实更有利课堂上阅读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