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五次教研活动
(2024-06-18 17:49:41)分类: 语文教研组 |
温州中通实验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五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第五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郑笑蓉 |
活动时间 |
5月24日 |
活动地点 |
小学部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联盟教研活动 |
主讲人 |
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
参加对象签到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开课教师(李海燕): 一、引出“画面感” 同学们,先来欣赏之前学生写的两个片段,一个是未经修改的原片段,一个是历经五次修改后的升格片段。 原片段:在童年时光里中,家乡门前的大槐树承载了很多美好回忆。每当槐花开的时候,姥姥总会为我做槐花饼。做槐花饼首先要将槐花撸下来。说到撸槐花,那要属挑选似开未开的槐花苞最好吃。撸完槐花,姥姥就要为我做槐花饼了,姥姥的手艺最好了,不到一会就做好了。
1. 2.当我们在读升格片段的时候,你脑海里有怎样的画面呢,请你描述出来。 教师评价:原片段虽然记叙了两件事,但都没有细节的展现,而升格片段抓住挑拣槐花的细节去描写,将这个动作细化为一系列连续且流畅的动作。 编辑评价: 本文细节刻画精致,人物塑造饱满,故事情节生动。特别是姥姥挑拣槐花的段落,仿佛跃然纸上,如在眼前,就像一段温情的电影片段。那画面里,有姥姥,有“我”,有洁白的槐花,有阳光,有清风,有温暖的童年。 【板书:画面感】 师总结:好的文章可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画面,可以让文中人物跃然纸上,如在眼前。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画面感。(板书)而原片段欠缺的就是这种画面感,也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作中欠缺的。你们一定也想写出这样富有画面感的文章,那怎样去打造作文的画面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几个小技法。 《热辣滚烫》电影的镜头语言很优秀,教科书级别的表达,值得好好品味。我们来看看镜头语言在说什么。这部剧中有两个镜头让观众印象深刻,潸然泪下,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拳击场面 拳击场面3分钟 像这样的拍摄法在电影里叫“长镜头”【板书】 巧用“长镜头”,展现过程。 概念解释:在电影中对一个事件,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连续地拍摄,将一件事细化成若干连续且流畅的步骤,这种镜头被称为“长镜头”,即所谓的“连点成线”。 刚才的影片中,导演是怎样表现拳击的过程的? 比如,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长镜头式的表达: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具体写出了父亲克服身体的困难、爬月台艰难的困难,为儿子买橘子。 动词的准确,修饰语的运用。 由此我们总结出长镜头的写作技巧是: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下面请小组合作,将刚才电影的长镜头用文字来表达。 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发言。 要求:1.朗读你们小组作品;2.说出你们在哪些动词上做了推敲;3.你们在原稿上增加了哪些修饰语 学生交流 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有几个组不仅写了长镜头,展示了过程,还对乐莹的面部做了刻画,让人印象深刻,我们称之为“特写镜头”(出示图片) 图片与文字: 总结特写镜头的技法:妙用修辞,化虚为实 调动感官,身临其境 我们再看一个镜头——风雨夜, 巧用“空镜头”,烘托渲染。概念解释:指画面中没有人,只有景物或环境的镜头,在电影中被称为“空镜头”。
怎样去表现主人公杜乐莹此刻的心情,我们来欣赏几位同学的作品—— 空镜头的表现技巧—— 寄情于景 营造氛围 推动情节 深化主题 活动二:小组合作,连段成篇。 (长镜头)杜乐莹与对手交锋的过程
(空镜头)雨夜、路灯、树影、窗帘 要求:将这些镜头连缀起来,形成一篇短文。 活动三:师生共读,再现画面(体会“镜头法”下的画面感。) 总结:我们用空镜头渲染,用长镜头延长,用特写镜头聚焦,最后再跳出镜头,抒发自己的情感,将这些融于一体,便能写出细致动人、鲜活传神的文章,写出文章的画面感!
两校教师点评交流: 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海燕老师自己热爱写作,是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也很擅长带动、指导学生创作。我经常去阅读她的公众号,她更新很勤快,有她自己的旅行足迹、教育随笔、生活感悟,也有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就像一只春燕,唤醒、催发了姹紫嫣红,特别美好!这节作文课,也带给我们不少启发。 我先梳理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模式: 欣赏导入——学习三种写作技巧——练笔实践——展示呈现学用效果。 基本模式很朴实,学然后用,有“学”的认识,有“用”的锤炼。整堂课里有许多次“发现”与“诞生”,始终重在激发学生创造的动力和能量。我认为这节课是可以供大家学习和模仿的课。 具体优点如下: 第一,巧借资源,点燃热情 这堂作文课,李老师整合了学生习作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开发了这节课。 将写作教学与电影镜头技术相结合,通过观察电影《热辣滚烫》节选片段中的长镜头、特写镜头和空镜头,并勾连学过的经典课文片段,将写作技巧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用“电影镜头”这个特殊的透镜,把学生的创作热情聚焦至燃点,既吸引了学生兴趣,又具备很强的教学实操性及应用性。让学生们得以在充满想象力的课堂中,学会审美欣赏与语言表达的转换。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李老师活动素材上的“富有”,得益于她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生活在她眼里无处不是教材。她勤积累,又善调用,每次听她的课,总会惊叹:“这些生活中的材料,我也知道,怎么就没想起来用呢?”有慧眼又兼具慧心的人,才能把生活中的各种语文因素在课堂上调遣腾挪,排列组合。李老师精心选取教学素材的功夫值得每一位老师揣摩学习。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写作就是一个语言实践的过程,然而,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往往就会流于形式,耗费了学生的时间而收效甚微。而李老师深谙此道,特别注重过程性指导。 活动一,观赏电影,探究技法,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直观只有在促进思维过程中,才有助于发展和加深注意力。所以,这个片段,李老师是经过精心剪辑的。观看视频的目的,是指向脱离形象进而领会概念和理解规律型,最终生成认识。但从直观到规律,学生有一条很长的路径要走。所以,老师适当给一些支架,设几级台阶是很有必要的。 好的课堂,老师一方面要有全局把控能力,像终级大BOSS一样掌控全局,一方面还要给学生赋能,要当一个学生创造力的“纵火者”,激发他们的思考,催发他们的思想,燃烧他们的激情,释放他们的性情,唤醒他们的心灵。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活动内容丰富,促进中通、沙城两校老师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借鉴、共研共学 |
||
|
|
||
过程确定 |
两校语文组老师都充满热情,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各备课组氛围良好,团结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