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2023-12-09 17:18:2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教研组

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桃花源记》       学科组  八年级语文

 

12 1

执教人

阚兴韵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辅备人

八年级备课组老师:顾露露、李海燕、钟胡琦琦

 

桃花源记

——抓住关键字,品读桃源梦

 

 

学习目标

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2.反复诵读,背诵精彩段落、篇目,积累文言好词佳句;

3.抓住各段中的关键字(异、乐、叹、迷、问),比较“桃源世界”和“渔人世界”的不同,体悟陶渊明寄寓的情感;

4.体味文章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之美,感受陶渊明精炼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抓住各段中的关键字(异、乐、叹、迷、问),比较“桃源世界”和“渔人世界”的不同,体悟陶渊明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补充材料,体悟陶渊明寄寓的情感

 

 

学习策略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导学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抓住关键字,解读桃源梦,品读《桃花源记》。

在上节课学习中,我们梳理了字词意思,知道了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和再寻桃花源的故事。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为什么千年之后依然能感染读者呢?这就需要我们找到能够打开文本世界大门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有时候就是一个关键字。

二、品读文本

什么样的字能成为“关键字”呢?这个“字”一定是能概括文段内容、能展现主人公情感、能折射作者情思等。

(一)异:忽逢桃花林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内容,找找看你认为的“关键字”。

【明确】这一段为整个故事设下悬念,写的是渔人忽逢桃花林之事,作者着重笔墨写了桃花林的景色。一个“异”字从侧面展现了桃花林的美丽,眼前的景色对渔人来说是多么的惊异,让读者想象到驾一叶扁舟,顺着长长的溪流划去,两岸全都是盛开的桃花,漫天铺展,如火如霞,鲜嫩美丽,随风飞舞。令人不禁好奇桃花林深处有什么秘密。

(二)乐:世外信可乐

1.作者在第二段中写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所见到的景象,这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谐、宁静、幸福的乡村之景)

一字以蔽之,即“乐”。

2.世外桃源“乐”在何处呢?

【明确】

乐在“稳定保障”。有整齐的屋住,有平坦开阔的田耕,生活就有了保障。

乐在“优美环境”。土地肥沃、池塘粼粼、桑树高大、竹子青翠,确实美哉!

乐在“宁静氛围”。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还能清晰地听到鸡鸣狗叫之声,真是静谧。

乐在“安闲快乐”。青年男女各有分工,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由此可见,渔人眼前的世外桃源之景,信可乐也!

(三)叹:世内皆叹惋

那么,进入桃源之后,还有什么可“乐”之事吗?让我们跟着“渔人”进入第三段的学习。

1.这一段写了“渔人”与桃花源内人们的交往。面对闯入者“渔人”,桃花源内的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桃花源内生活富足、民风淳朴,这也是世外桃源之“乐”。

2.如此可“乐”的世外桃源,却在渔人离开之时,交代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不值一提,还是因为不想被扰呢?请你从文本中找找答案。

【明确】桃花源内的人并不想被打扰。他们入此“绝境”,是因为“避秦时乱”,因为与世隔绝,对外面的世界自然有些好奇,因而“问今是何世”。在“渔人”一一详细地对他们讲述之后,他们才知道朝代已几经更迭,原来的好奇瞬间转变为“皆叹惋”。“叹”是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惋”是对不幸之事表示同情。从中可以窥见,桃源内的人不想被打扰是显而易见的。

3.那么,到底渔人说了什么呢?让人们拒绝被扰。陶渊明含而不露地一笔带过,这就需要我们联系写作背景。

【明确】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政治上的极度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百姓常处于战争的流离失所之中。曹操的《蒿里行》中就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我们学过的曹植的《梁甫行》中也写到“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结合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推测的出,“渔人世界”里有的是“严苛的捐税、频繁的战争、困顿的生活、离散的亲人、强权的倾轧……”。

4.一个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现世安稳,一个是政权更迭民生凋敝的乱世离散;怎能不“叹惋”?“叹”便是这段的关键字。

(四)迷:遂迷桃花源

 1.这也恰恰是渔人“处处志之”,并“诣太守”,大张旗鼓带人再寻桃花源的重要原因。可是有找到吗?

【明确】遂迷,不复得路。

2.在这里,迷失的仅仅是曾经的标记、前往桃花源的路吗?

【明确】显然,迷失的还有人心,“渔人”背信弃义,最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可见,两个世界,就像是两条相交线,渔人不带有任何目的的误入是交点,一个是“皆出酒食”的热情好客,一个是“处处志之”的背信弃义。“迷”的背后,是两个世界的渐行渐远,也带着作者的无限怅惘。

(五)问:桃源终是梦

1.写到这里,这个故事似乎结束了,可是陶渊明没有停笔,他还写了一个“高尚士——刘子骥”,渔人等世俗人物是再也进不去桃花源了,可是高洁之士刘子骥为什么也寻找不到呢?

【明确】结合注释,我们知道刘子骥有史料记载,是真人,这使得故事真实可信。他“好游山泽”,欣然规往,最终“未果”,又在告诉读者,“桃花源”是虚构的,终究是一场美梦,在这亦真亦幻之中,留给世人的只有永远的神往。

2.因而,刘子骥的这一次“问津”之旅是“不知路在何方”的探寻之旅,而作者写刘子骥,不也正是在写自己吗?一个“问”字,揭示了隐含在文本背后的作者,在面对理想世界时的憧憬和期盼,在面对现实世界时的痛苦与无奈。

三、课堂总结

刚刚我们在赏析文本时,抓住了每段中的关键字“异”“乐”“叹”“迷”“问”,从中解读了“桃源世界”和“渔人世界”的不同,在作者简洁凝练的语言中,我们体悟到陶渊明对心中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这样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勾连文脉,把握意脉,从而打开文本世界。

 

活动一:想象桃源之美

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能选一个景点用一个句式给我们描绘一番吗?

这里的        美,你看……

 

例如: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活动二:理解桃源之“乐”

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哪些人能感受到桃源的“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活动三:评读桃源之“奇”

桃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桃源“奇”在何处呢?

 

桃林奇,山洞奇,人们奇,结局奇

 

小结:好一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它到底在什么地方?陶渊明为什么虚构它呢?

 

补充背景资料: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政治上的极度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

 

 

 

小结:寄托政治理想,反衬黑暗现实

 

 

 

 

 

 

 

 

 

 

 

 

 

 

 

 

小结: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自由辩论

有人说桃花源是陶渊明积极的理想,也有人说桃花源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你怎样评价?

 

作业设计

 

“寻找桃花源”是隐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理想之地或者精神归宿,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先用3-5个关键字概括后,再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美、乐、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