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分类: 语文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三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第三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郑笑蓉 |
活动时间 |
4月7日 |
活动地点 |
|
活动主题 |
八年级老师开课及讲座 |
主讲人 |
教研组长 |
参加对象签到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李海燕老师讲座分享 一、课标要求 第四阶段(7—9年级) 【表达与交流】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将故事叙述完整,并通过故事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2.发挥联想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写出情节波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3.写故事在突出情趣的同时,能够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三、学习过程 1.设计意图 在平常的写作课上,学生总是望着题目发呆好久,感觉自己的生活没有写作的素材,即使有素材可写,也不知道怎样写才会生动有趣。考场上,时间紧迫,学生提笔总觉得无事可写,于是一边写一边编造,要么陈旧无新,要么平淡无味,更无波澜。而本次考试由分数反馈出来的情况是,会完整地、合情合理、有趣地叙写故事,写出有深意的故事得分更高。用故事融入作文的方法,按照故事的特性去写作,可打开写作的选材面,拓宽写作思路,让写作变得如讲故事一般轻松有趣。 2.学习活动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莫言) 步骤一:什么是故事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写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 步骤二:紧张的区考结束,九二班同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李老师打算以“写好一个故事”为核心要求选出本次考试的优秀作品,并在班级公众号里推出一期《绽放考场》的优秀习作展。这次习作展分为四个栏目:优秀作品、榜样心语、望闻问切、提分攻略。 任务一 任务三 编委释疑 娄同学对自己落选不服气,他觉得自己的故事也写得很精彩的。他找到了李老师,说出了理由: 任务四:提分攻略 最后一个栏目是“提分攻略”,为了让同学们便于掌握,李老师总结了“提分五字诀”,请同学们仿照以下小贴士,从“具、情、简、意”中任选一个字,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写出你的理解,然后小组长将组员的稿件整理出来作为“提分攻略”这个栏目的投稿。 小贴士:写出好故事,我们要做到“具、情、简、意、金”。比如“金”就是金句,文章中的重要的句子,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能够让读者感动、佩服、想要记住的句子;蕴含一定哲理的句子。例如《散步》一文中:“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学习小组1:“具”,是指具体,写故事首先要关注故事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何做到具体?做法一:形容词改成动作。比如《范进中举》一文中,写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很有画面感。做法二:加入原始对白。在写对白的时候,要尽量忠实保留说话者的语气,就能呈现当时的情境。比如《枣儿》一文中,老人和小男孩的对话,体现了人物的个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学习小组2:“情”,是指情感。故事中常见的两类情感。第一类,人际关系的情感:友情、亲情、伙伴情、人物情;第二类,自我状态的情感:成就感、牺牲感、孤独感、自我价值感。 学习小组3:“简”,是指简单,将抽象难懂的术语改为生活情境的呈现。将无助于达到写作目的的情节删去。 学习小组4:“意”,即意外,意外=误导+转弯。层层设障,制造冲突,冲突=愿望+障碍,用“欲扬先抑”的设计出现落差。惊喜=熟悉+意外。由熟悉的事物搭建桥梁,发掘熟悉事物的新面孔。 任务五: 作业设计1——中通故事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平台,我们打算在下一期“中通故事”之“共享雨伞”栏目征集优秀作品。具体要求请大家看近期推出的征稿海报。 作业设计2——故事接龙 制造冲突(误会、反转),完成故事接龙
•
•
•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在纷繁复杂的写作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光芒,让自己写作中的优势亮点撑起考场作文的信心,这就是进步。 |
||
|
|
||
过程确定 |
每位语文组老师都充满热情,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各备课组氛围良好,团结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