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2023-06-13 18:50:50)分类: 语文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二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第二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郑笑蓉 |
活动时间 |
3月24日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八年级老师开课及项目化经验分享 |
主讲人 |
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
参加对象签到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八年级杨诒涵老师项目化经验分享:
《打破“次元壁” “次元壁”是一个网络语言。指二三次元文化之间一直存在一座看不见的壁垒,被称作“次元壁”。简而言之,就是两个物件、事物之间的壁垒,可以被称作“次元壁”。根据标题可以看出,我们语文组设计项目化活动的大目标、大方向,就是致力于打破固化概念和学科限制,创造极具吸引性的语文活动。 首先,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而语文学习的情景建构,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去创设。
那么,如何理解项目化?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项目。西班牙学者安东尼奥参考比较了国际上通行的几种定义之后,建构出一个普遍的共识:项目是一种可以让现实想法经过验证的方法,其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创造新事物。那么语文项目化又是什么?在参考了夏雪梅教授撰写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后,我们大致有了一个结论:就语文学科而言,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能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要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 在此次活动开始前,我们发现了第一个次元壁:教材中各单元的要求都是独立的,要分点落实?NO!在项目化设计中,应该要将教材看作一个整体,打破各单元间的“次元壁”。于是我们以教材八上第一单元的新闻活动为起点,以“探究温州的文化遗产”为支点,设计了“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申遗报告”三个活动。以温州特色文化为基础,关注项目情境的真实性;辅以教师的必要指导与建议;重点落实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计划的制定和评价表的制定以及活动实施、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展开;在学情上,要凸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借力联系,将新闻单元与综合性实践活动进行融合,打破单元壁垒,更注重全册的整体化学习。 《骆驼祥子》的话剧表演是这三次活动中比较盛大的一次,打破了故事性强的名著只能在文本中感受这一壁垒,用话剧的方式走进小说呈现的“他人的世界”,在他人的世界中思考自己的问题,在阅读中融入情感,生成个性化的体验,完成自身的成长。 第三次是“低碳环保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打破了手抄报只是文字、图画堆积的这一固化思想,同时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将语文与美术融合起来,自主设计一张充满创意、呼吁环保的立体海报。
在项目化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经验教训。所有项目化活动的构建都要以学情为锚,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面,以学科为主要载体,聚焦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会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用项目化的形式呈现,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可行道路之一。在关注学生学情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素养,如口语交际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等。目前的项目化活动设计已初具雏形,但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还略显单一,未来的道路上还需发现更多更新颖的活动方式。道阻且长,多方学习、多方总结、由实践出经验才是王道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学业小结后及时总结反思,各备课组互通合作,提升学业小结命题质量,也让“教、学、评一致”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环。 |
||
|
|
||
过程确定 |
每位语文组老师都充满热情,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各备课组氛围良好,团结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