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2023-06-13 19:15:25)
分类: 语文教研组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语文 

项目名称

第四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项目负责人

 

郑笑蓉

活动时间

55

活动地点

 

二楼会议室 

活动主题

期中考试学业小结质量分析

主讲人

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参加对象签到

全体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环节一:七年级老师钟胡琦琦发言

八年级期中考试命题思路

八年级期中考试范围为八下(第四—六单元)以及名著《经典常谈》。这几个单元主题特征明显,分别为演讲词、游记和传统的文言名家名篇,因此本次围绕以上主题进行命题。

设置书写分3分,其余题目共分为三个活动。

活动一:谈自然

在这一活动中,基础考查共13分,均出自课本,符合考试范围。其次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体裁为游记。根据游记特点,设置了有关题目,并且在第6题中,将本文与《文化苦旅》相联系,进行文本的拓展延伸,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二:谈经典

首先我以“鲲鹏”这一经典意象为主题,串联古诗文阅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第11题中结合《逍遥游》的文本,使得学生寻找庄子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共性,考查了学生的迁移运动能力。其次,根据八年级学生学情,以及新增名著《经典常谈》的特色,安排了两道较为基础的题目。紧接着设置了一篇简单的演讲词,帮助学生巩固前一阶段所学内容。

这一活动涉及内容较多,因此本张试卷阅读量较大。

活动三:谈写作

写作模块围绕考试范围设置了游记、演讲词两个任务供学生选择,留给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大。

七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基础题型较常规。名著阅读难度不大,阅读理解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作文主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二、问题分析

1.基础部分多数学生掌握不错,但文学常识题失分较为严重。还有少数学生因粗心丢分,如在写《爱莲说》的篇名时,不少学生漏写书名号。

2.阅读理解部分学生思维单一、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如第53)题,很多学生只回答了标题的好处,并未结合其余两个标题进行分析。少数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对原文缺乏深入的思考,阅读只停留在表层。

3.文言文词汇积累不够,对于古诗词大意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4.作文个别学生不理解题意,导致偏题、离题。学生作文语言偏口语化,语言干瘪,语用能力有待提高。

三、成绩基本情况统计

1、年段平均分75.87分,最高分93分,最低分40分,不及格人数为11人。

2、同类型班级之间差距不大。

四、 教学建议

1. 夯实基础,包括字词、诗词、文言文部分,这部分不丢分或少丢分,对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2.加强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训练力度。

3.加强作文训练,选取例文供学生鉴赏,取长补短

环节二:八年级老师杨诒涵发言

七年级语文期中卷出题思路分析

  本次七下期中考范围是七下三、四、五单元、新增课外古诗五首和《海底两万里》。出题者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第三单元是“小人物”单元,意在让学生在这些平凡的人物中感受人格光辉的伟大;第四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第五单元的文章以托物言志的方式,寄予了作者的情思。三个单元的内容可以提炼出一个共通点——人物美、品格美。于是,结合七年级学生已入学即满一年、人际交往较趋于熟稔的实际情况,出题者以“交友之道”为主要思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贯通三个单元和名著的内容。

【亮点】试卷情境真实,内容切合主题。从基础诗词开始,以“想和哪位古人”做朋友来进行古诗词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名著也切合“交友”这一观点,来对名著内容进行研读;作文也打破选项较为局限的常规,让学生有五个板块进行选择,开拓思维。

【不足】现代文阅读中规中矩,文章较为简单,但部分题目中给分点不够清晰,容易导致在现代文阅读板块学生之间的区分度拉不开;文言文题目和课内文言的关联性不大,若能进行课内联系会更好。

【学生答题情况】

【亮点】基础字词和诗歌默写有显著提升,失分率明显下降;除此之外,七年级段作文整体水平提升较快,在学生的文章中能看到不同素材的呈现,且能感受到学生的描写更生动了。即使是后面几个考场的学生,也至少能保证文章结构完整,符合题意。但也发现七年级个别班级有针对特定话题特别训练过,批改时有发现多篇文章的相似程度非常之高。建议在进行作文练习时,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积累创造个性化更强的作文。

【不足】文言文答题情况较差。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文章内涵,“卖药者”其实是在投机取巧,使用了小小的骗术来牟利。而部分学生认为“卖药者”是聪明机智的正面形象,导致失分。

环节三:九年级老师发言

一、试题特点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试卷分为选择题(0分)、客观题(100分)满分100分。主要分为“古典诗歌抒情梳理单”、“走进夜游散文”、“探究小说特殊语言形式的作用”“参与评估科学分享进校园的策划活动”、思辨阅读与写作五大活动。

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    

题号

 

考试内容

 

内容模块

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

 

书写

汉字规范书写端正

1

补全诗句摘录

课本教材为主涉及到的古诗文

2

根据图式,填写甲乙丙丁

辨析课内诗歌的情感类型和抒情方式

3

赏析《新年作》

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理解课外古诗的能力

4

是否有效梳理

考查整理归纳诗歌的能力

5

想象月夜画面

文言文文本的理解

6

想象产生的原因

考查上下文、该句的理解以及结合作者的心境

7

与作者同游,你的感受?

文本的理解、多方面的思维角度

8

探究夜游魅力

课内外文言文联读,梳理总结能力

9

特殊语言形式服务的情节

考查现代文情节的理解

10

1)(2)分析特殊语言形式

结合上下语境,考查语言形式的作用,描写对象的特点,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联,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

 

3)为什么使用特殊语言形式

对读者的作用,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联系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11

特殊语言形式的作用

考查整理、归纳能力

12

依据材料,评估活动主题

材料运用、分析能力

13

依据材料,评估展示墙的宣传效果

材料运用、分析能力

14

哪个问题链更有效

考查结合各个材料,探究问题链的内容和内在的逻辑

15

撰写改善建议和措施

语言的组织能力,联系材料分析、整理的能力

16

评估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

17

完成质疑补充

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名著知识

18

“陌生与寻求”话题写作

写作能力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这是一份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这份试卷由“古典诗歌抒情梳理单”、“走进夜游散文”、“探究小说特殊语言形式的作用”“参与评估科学分享进校园的策划活动”、思辨阅读与写作五大活动展开,考察古诗词、小说、文言文、名著、写作等知识。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并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总结能力为主。注重语文学科思想性,让课本、生活、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1、成绩分析

年级A率、B率、C率、D率分别为56.98%84.53%95.09%98.87%

语文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语文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试卷的难度适中,难题在文言文部分T4T6T8,阅读部分T101)、T103)题、非文部分整体得分率不高,此类题型灵活度高,审题和答题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

试卷整体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够体现尖子生的优势。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1.   每个班级均有3-5名学生空题超过2道;

2.   古诗默写默写情况良好,基本满分;

3.非文本型阅读:最关键的是不会审题,根本不去关注材料;

4.小说阅读:言简意赅的答卷极少;对于题目指向的答题要素理解不清;学现盘古的形象时,回答单薄,人物形象不丰满。答非所问,只讲空话,没有联系实际文章内容。

5.古诗文阅读:学生没有理解全文,只看到“月”的意象就联想到思乡之情;错误理解题目,只关注到了“假如与作者同游,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没有结合文本只是简单的抒发了自己感受或者胡言乱语。个别学生思考过于片面:没有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理解作者的情思。

6.评价题:答题观点不明确;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完全自话自说,和题目半点关系也没有;

2.撇开材料,评价前面的内容。

3.材料虽然能用,都是擦边过。

4.自己设计活动,乱点鸳鸯谱。

 

四、建议及措施

1.前阶段的复习注重基础的落实,但仍有少数同学试卷中的基础部分扣分较严重,后期要坚持不懈地抓基础地落实。

2.心理方面。几个同学反映看到这样的试卷形式,心理有抵触,焦躁不安,恐惧,导致有一位同学有90分空着没做,最终得分48分。一部分同学表示时间紧张,题量大。后期要加强做题速度和审题方面的训练。

3.加强审题训练。讲题时发现连续出现答题重大失误的学生较多。小题0分的同学基本是没读懂题目的,不知道题干要求做什么,后期要面对面指导、引导这些孩子认真读题,形成习惯。

4.规范答题思路用语。在后期的模拟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规范答题思路,注重答题规范用语。学会抓题目的关键词,找到对应的答题要素。

5.对于现代文阅读部分,初读时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答题时注意筛选合适的关键词;审题时可利用已有信息帮助准确答题;答题时注意结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6.前一阶段注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四月份要重点抓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7.对于写作,要注意审题训练,少数同学离题就出现在审题、读材料出现偏差,在复习中,要按计划进行写作等专题训练。在平时的模拟考中,也要注意作文的点评。

 

 

活动反思

与建议

学业小结后及时总结反思,各备课组互通合作,提升学业小结命题质量,也让“教、学、评一致”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环。

 

 

过程确定

每位语文组老师都充满热情,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各备课组氛围良好,团结协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