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5月26日下午2:00
活动地点:二楼会议室
活动人员:科学组全组人员、教科室
主持:柯云峰
|
|
命题老师
|
任课老师
|
七年级
|
叶润斌
|
朱正云
|
八年级
|
朱正云
|
赵苏俊
|
九年级
|
区二模
|
柯云峰
|
各组老师发言主题:
1.命题老师:命题思路、改卷的感受即自己预设的和学生答题情况是否一致、分析出现学生答题的特别例子。
2.任课老师:学生感受、对教学的启示、对下次命题的建议
|
二、活动过程
1.七年级段发言
七年级试卷出卷、改卷分析
报告撰写人: 叶润斌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试卷分为选择题(30分)、填空题(22分)、实验探究题(30分)、解答题(18分)部分,满分100分。
2021学年期中七年级科学期中检测质科学卷细目表
题型
|
题号
|
分值
|
考察知识点
|
选择题
|
1
|
2
|
大气中水循环种类的辨别
|
2
|
2
|
温度对固态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
|
3
|
2
|
溶液、浊液和纯净物液体的简单鉴别
|
4
|
2
|
有害摩擦和有利摩擦的鉴别
|
5
|
2
|
惯性的影响因素和摩擦力的大小
|
6
|
2
|
物体受力的平衡状态分析
|
7
|
2
|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
8
|
2
|
牛顿第一定律结合受力分析的应用
|
9
|
2
|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分析
|
10
|
2
|
浮力与平衡力的理解运用
|
11
|
2
|
物质溶解度的图像计算问题
|
12
|
2
|
非地球环境中浮力的消失——浮力的本质问题探究
|
13
|
2
|
浮力与阿基米德定理的综合判断
|
14
|
2
|
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应用
|
15
|
2
|
浮力的项目化学习——新型沉浮子的图像问题
|
填空题
|
16
|
4
|
水电解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
|
17
|
4
|
浮力在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物体的沉浮条件
|
18
|
6
|
参照物的选择,速度计算公式的运用
|
19
|
4
|
物体受力的图像综合计算问题
|
20
|
4
|
晶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影响溶液质量分数的误差分析
|
实验探究题
|
21
|
9
|
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探究实验中实验对象的选取、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
22
|
12
|
项目化学习——自制密度计,研究设计实验过程中的选材,误差处理以及改进
|
23
|
9
|
项目化学习——“浮漂器的使用”,验证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实验步骤的改进。
|
解答题
|
24
|
8
|
重力和压强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
25
|
10
|
项目化学习——“腌制咸鸭蛋的学问”,考察读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和根据溶液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和所受浮力的能力
|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v 从总体上看,试卷涵盖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和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1—1.5)的知识点,其中重点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浓度溶液的计算、浮力的综合应用和阿基米德公式的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和计算物体的受力大小以及压强大小。很多道题目的设置也都贴近生活,整张卷子从小明这个学生的视角出发,将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用每一个“真情境”串联了起来,让学生们面临“真问题”,同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真解决”。充分体现了生活即科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中的科学。
v 在选择题中学生的失分相对较少,个别主要错在基础知识上的混淆以及概念不清导致的错误,如第11题的太空中水里面乒乓球浮力消失的问题,这个与书上内容矿泉水瓶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情境模型相似,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本质关注较少,导致错误率较高,另外就是第15题,是关于压强和浮力的综合题目,对于个别同学分析“浮沉子”较难。还存在个别同学对于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有一定难度。其他的题目的正确率比较高,说明大部分同学掌握的较好。
v 在填空题中考察的知识点很全面题材也很新颖。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于各种图表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如19题中要通过图像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进行计算,个别学生对于绳子在不拉直的时候不受力导致不清楚导致答题错误。以及个别同学的辨析能力较弱,如第20题的第(2)小空,通过实验步骤的图像来分析溶液的饱和情况和误差,学生对这类综合应用的题目还有一定的问题。
v 在实验探究题中,主要是对探究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的考察。可以从得分上发现,学生对于实验结论的提出以及数据的处理上有一定的问题。如21题第(3)小问中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大部分同学都因总结的不够准确完整甚至得出的结论与探究目的不相关而失分。对与23题的第(3)小题,题目是往上托盘“加砝码”的操作存在缺陷,改进方法的选择,由于把之前都认为是正确操作的步骤改成了错误操作,个别同学感觉到陌生导致题目理解错误而失分。
v 从解答题上看,共考察了物体重力计算、水平面所受压强的计算、一定浓度溶液的计算以及运用阿基米德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学生主要失分在第25题,关于腌制鸭蛋的溶液浓度的选择,学生能够答到一定的要点但要答全面很难,对于图像题缺少训练。其他题目关于重力、压强计算、溶液质量分数和浮力的计算学生掌握的较好。
v 从整体上看,试卷的难度不大,个别题目具有区分度,改给的分能给到位,所以做题一定要细致。
二、八年级段发言
撰写人:朱正云 2022.6
一、试题特点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试卷分为选择题(30分)、填空题(30分)、实验探究题题(18分)、解答题(22分),满分100分。
细目表
|
题号
|
|
考试内容
|
|
内容模块
|
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
|
1
|
基础实验操作
|
化学实验操作
|
2
|
酸碱盐
|
常见物质的pH
|
3
|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
化合价
|
4
|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
元素符号
|
5
|
酸碱盐
|
物质的变化
|
6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化学反应类型
|
7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金属材料
|
8
|
酸碱盐
|
几种常见的盐
|
9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物质鉴别与除杂
|
10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物质的转化
|
11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物质鉴别与除杂
|
12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13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金属活泼性探究
|
14
|
酸碱盐
|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
15
|
酸碱盐
|
物质之间的转化
|
16
|
基础实验操作
|
化学实验操作
|
17
|
酸碱盐
|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
18
|
酸碱盐
|
物质之间的转化
|
19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20
|
酸碱盐
|
物质之间的转化
|
21
|
酸碱盐
|
几种常见的盐
|
22
|
酸碱盐
|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
23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氧化铜的还原
|
24
|
酸碱盐
|
物质之间的转化
|
25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
化学实验设计
|
26
|
酸碱盐
|
化学计算
|
27
|
酸碱盐
|
化学计算
|
二、教育教学建议
教师方面:
1、教师多收集题目,多做做题目,多整理题目,多归纳题目。让学生能减轻做题的负担,学生只有跳出题海才能有时间去思考问题。
2.教师要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味讲难题,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吃透难题。
3.要重视课本和考点,不要盲目将偏题、怪题,要提醒学生注意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点。
4.要注意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学习程度好一点的学生,一定要给时间去训练他们的思维。
5、对待学生要进行分层次的指导和作业布置。
学生方面:
1、学生对知识网络要能自己梳理,用好思维导图,用好错题本;
2、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书写规范,格式规范;
3、学生要在掌握通法的前提下去一题多解,淡化特殊技巧;
4、学生要在具体的知识、题上去感悟思想方法;
5、学生要针对平时的薄弱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思考,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
任课老师赵苏俊发言: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试卷由四个大题,共27小题构成,分别由15个选择题,6个填空题,3个实验探究题和3个简答题构成。考察的内容涉及了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3章以及九上第1章的内容:八下第2章的知识考察了9个题,共30分;第二章的知识考察了6个题,共20分,第三章的知识考察了12个题,共50分。
总共涉及的知识点有符号和模型,化学符号的书写以及表示的意义;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元素周期表;氧化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酸、碱、盐之间的性质和相互反应;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化学反应中的定量计算。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试卷图文并茂,对基础知识考查比较详细,不单独考知识点,更多的考查实验中的现象发生原因,对学生是否实验,是否认真观察和思考考查全面,充分地考察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和举一反三能力。包括16组图形和2个表格,文字的阅读量适中,题量适中,难度适中,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前半学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区分度。
1、成绩分析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难度在0.8左右,四种题型的题都有明显的失分点,比较分散。较难的题目有15、20、22、25,其他的题目都是仔细做能得分的题。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客观题丢分的原因有审题不全;概念不清导致。主观题丢分的原因有审题不全;回答不全;措辞不严谨;答题不规范,没有科学语言等。
3、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2题错在不知道不溶于水的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局限的认为有OH-就认为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11题属于理解有偏差。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氧气含量下降,但含量最多的始终是氮气。
15题是判断一个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被题目所迷惑,学生不能正确的判断Cl-是否存在。
20题各类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通过篮球赛的一个形式,判断各个位置对应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22题是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学生读题不清导致的失分。
25题题目信息是“自热火锅”的原理,将现象与原理相对应,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全,知识点有缺漏导致的失分。
四、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注重实验,特别是没能成功的实验的原因的分析;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的全面和逻辑性;注重探究方法的运用,强调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和要点。注重识图读图方法的培养和锻炼;注重答题的规范性要求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试卷总体很到位,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并且难度适中,有难有易,考察学生的综合实力。
3、其它意见与建议
本卷对基础知识点考察的较详细,充分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并且考验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尤其是读题理解题目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