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通实验学校
中通实验学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07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第六次教研活动

(2022-06-14 07:58:53)
分类: 科学教研组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6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科学组   

项目名称

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柯云峰

活动时间

2022/5/12

活动地点

37

活动主题

《物质的鉴别与判断》《机械能》

主讲人

叶圭茂、高晓明

参加对象签到

柯云峰、叶圭茂、张歆利、苏丽华、舒迎、高晓明、吴林洁 、朱正云、赵苏俊、叶润斌、何继都、仇钊、张璋

申请学时

 

 

一、活动安排

 

开课时间

地点

开课老师

开课内容

下午第1节

7

高晓明

 机械能

下午第2节

3

叶圭茂

物质的鉴别与判断

二、活动过程

1.开课(1

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材料准备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如图所示,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时,会将B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

科学第六次教研活动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原理。所用的器材,

还应再加一个铁球C,A与C的质量不同,

mA>mC。准备好器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在进行实验时,你注意一定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为我们想研究的是动能分别与运动速度、质量的关系,所以应先将不参与研究的变量保持不变才行。

当铁球A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时,它滑下后运动速度就越大,这样我们将铁球A放在斜面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但做实验时,用同一个铁球才行,因为这样能保证运动物体的质量不变。把铁球A放在斜面不同高度上,将其位置每次都上升一段高度,然后观察木块B被撞远的距离,比较每次木块B移动的距离,把结果填入下列表格1中。

表格1

科学第六次教研活动 

 

 

然后,我们应将运动速度稳定下来,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用铁球A和铁球C分别从斜面上滑下,但应保证A和C下滑前位于斜面高度相同,观察铁球A和铁球C将B撞远的距离,将结果记录在上面的表格2中。

表格2

 

铁块A将B撞远的距离(m)

铁块C将B撞远的距离(m)

高度相同时(h1)

 

 

高度相同时(h2)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在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4、势能

势能和动能是不同种形式的能量。势能分为两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滑雪运动员从高处滑下来时具有了动能,是因为缆车将他送到山顶时给他的身体存储了能量;在沙滩上打排球的年轻人跳起下落时,会将沙滩踩出两个深坑,也是因为他腾空跳起时给身体存储了能量;还有从高层建筑上扔下的西瓜皮,会将停在建筑物旁的汽车砸出很深的伤痕,也是因为西瓜皮在建筑物高处时具有了能量。

5、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我们先来猜想一下影响因素是什么,猜是高度和物体的质量?

我们使用的实验器材是:一把刻度尺(它是用来测高度的),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我们用铁球和木球从高处下落后进入细沙的深度,来判断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首先,我们用铁球来做实验,因为同一铁块的质量相同,根据刻度尺选择出三种高度值,如5cm、10cm、20cm,分别将铁块放在这三个高度上,让其下落,观察它落入沙坑中的深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体,离地面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位于相同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6、弹性势能

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大家看一个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授)

这是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弹簧静止,没有动能。砝码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可是大家想象,放手后弹簧能不能做功?放开手,砝码被弹簧举起来!

可见,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

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7、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合称为机械能。大量事实表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  开课(2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物质的分类,回顾到不同的物质,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中元素,元素组成了不同的物质,每年有100多万种物质被科学家发现或者制造出来,为了研究物质的性质方便一点,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物质根据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物质的分类,

师: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各种化学物质反应举例,找到各类物质转化关系,本章教学内容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通过对于以前学习内容的梳理,建立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发言。

 

1、全班共分为8个小组,各小组分别扮演,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

2、每个小组以扮演的物质为角色,找出与其它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说明

3、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转化,同学们完成实验活动单,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思考与讨论:请你说说物质间转化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转化规律1、可以看出物质的通性2、物质的制取方法

设计意图:在交流评价归纳小结升华

 

三、游戏接龙

设计意图:设置游戏接龙环节,利用C\CA为龙头,增强一定的趣味性,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强化八圈图的应用。

全班分成两组,分别以一种物质为龙头,龙头由老师来出,请你在已学的化学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完成接龙。

1、要求反应的生成物必须分别含有龙头元素,并且生成物是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2、接龙时,按物质的类别来接,生成物的种类不得重复,两大组之间互为裁判。

四、当堂练习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三道试题,都是有关物质转化的题目,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一方面学生物质转化规律的运用能力。第二个方面,起到归纳提升的作用,显性的作用1、可以看出物质的通性2、物质的制取方法可以看到,隐性的转化条件也要掌握,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溶性碱的金属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1(2017·湖州)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X

Y

Z

A

CO2

Na2CO3

CaCO3

B

CuO

Cu(NO3)2

Cu(OH)2

C

HCl

BaCl2

NaCl

D

Mg

MgO

MgCl2

科学第六次教研活动 

 

 

                        

 

2、以MgMgOMg(OH)2MgCO3MgSO4BaCl2溶液和盐酸为原料,直接制取MgCl2可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有 (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33(2017·安徽)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科学第六次教研活动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AC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C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转化为E: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3.3)评课

1.来自中考

2.注重方法策略的渗透

3.简单例题提炼方法,逐步加大难度

4.思维导图,黑板扮演。

 

 

 

过程确定

                教研处负责人签字:郑笑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