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代名人都曾留下过家规家训,诸如南北朝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韩氏家训》,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朱子家训》等等……为何古人都如此重视立规矩这件事呢?《易经》家人卦的初爻道出了其中的奥义所在!
原文:
《易经》家人卦: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为什么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看家人卦的初爻:初九:闲有家,悔亡。
整个家人卦就是以一个家庭为蓝本,初爻就像一个小孩刚初长成,要给他先立个家规;或者是一个群体刚开始规划,我们要立一个规矩,所以叫做“闲有家”。
看“闲”这个字的造型,门里面有个木,什么意思呢?就是门里面有个栅栏。古代常有这样的,门进去,里面先围个栅栏,这个栅栏看起来就是让猫、狗不要随意出入,但其实最主要的作用是对人。
人,如果看到一个门宽宽阔阔的,也没有任何遮蔽,就会怀疑可以走进去。可如果它有拉一条线,或做个栅栏,你就知道这个就是闲人勿入、不要随便走进去的意思。
门里面有个木还有另一个意思,古代的门关起来,后面会有一个门闩把它闩起来,坚固门户,不要让盗贼随意进来,也有这层意思。
“有闲”就是有所限制,这个“闲”就是限制。各位看限制的“限”,它右边是个艮,艮就是止的意思。
不只是出入门户要有个限制,人心也要有个限制,要有个规矩的意思,要有个法度,有个准绳,什么状况可以跨越,什么状况不能跨越。
所谓人心的准绳,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各止于其所该止的位置叫做“有闲”。
所以“闲”这个字,如果从人道来说就是五伦,在家庭里就是父慈子孝、夫妇有别、兄友弟恭。放到社会上才加上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就变成五伦。
有家,就是说因为有了这个闲,所以才能够构成一个家,才能够构成和爱相亲的一个团体。就是说任何小团体要建构起来,首先就是要先立一些规矩。
一个国家要建立,是不是要先有一部宪法?一个国家宣布要成立的当天,就要宣读一个简单扼要的、国家成立的主旨跟纲领,它要保护人民的什么、什么。这就是大家先立一个规矩在那里,要有个努力的目标,所以叫做“有家”。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没有这个闲,没有这些规矩,没有这个栅栏,那这个家是立不起来的。
“有家”跟“有孚”的“有”是一样意思,这个“有”就是可以有、可以没有,就看你怎么做。有这个闲才会有家,如果没有这个闲,那这个家是立不起来。
情,
最容易产生偏私的感情
我们从整个卦象上来看,初爻跟四爻是相应的,一刚一柔刚好有相应。而阳爻在初爻是当位的,当位的意思就是说那个阴爻代表物欲,或代表人的人情,人情是最容易不正的。
各位,为什么要讲情?因为家人卦首重“情”这个字,而不是义;同人卦是重“义”这个字。
谈到这个“情”就最容易偏差,你爱一个人,他好像都永远不会犯错一样,做任何错的事,好像都是对的一样;你恨一个人,他做任何对的事,好像也都是错的一样。
所以这个情最需要匡正!
而家人卦的初爻是当位,就好像自己可以为自己围一个栅栏,让这个家有一个稳固的基础。从家庭来说,就是父母兄弟各守其位,夫妇各有所别,长幼有序,那家道就得正,而叫做“有家”。
闲有家,悔亡。
“悔”跟元亨利贞的“贞”是相对的,为什么?因为不能守贞,日后就有悔。
这个“悔亡”是说现在如果闲有家,以后的悔就不会发生,那个悔恨、那个后悔不会发生。
所以“悔亡”是说有悔而可以免,怎么免呢?能够守贞,就是围栅栏,就能够免。
当我们读《易经》看到“悔亡”,就解为不会有悔,很多坊间的人都喜欢这样解释,是不对的,不负责任的,这是有所误解,这个叫做文字障。
如果以后不会有悔,干脆这两个字就不要写了。写出来是提醒我们以后有悔,但可以免,而且它是非常容易有悔,所以特地给你写“悔亡”。
为什么?因为群居最容易有悔,而且纵情更容易有悔,因为容易偏私、容易偏党。
正因为有这个栅栏、有这个规矩先立下来,所以可以免,所以叫做“闲有家,悔亡。”
初爻是家道一开始,家的意义我们前面讲过,它可以代表一个小团体,甚至一个国都可以的。
这个家要开始建立,是群居的开始,彼此的规矩要先立好,不然后来会溃散。
初九虽然跟四爻阴爻(物欲)有相应,但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刚明之才,它阳爻而当位。为了避免未来的溃散,圣人鼓励他:你既然是刚明之才,是个明辨是非的人,你为自己围个栅栏,守着自己的本分,以后就可以免掉那些悔恨。
如果是一群人,现在一开始我们先定一些规矩,大家来遵守,以后就不会产生乱的事情,这个就是在大象里所说“言有物而行有恒”。立一些规矩,不外就是言行,对不对?言行上一定要顺着规矩,本分上要顺着这个规矩。
《易经》的卦例
《易经》的卦例,通常是内卦多半言贞,外卦多半言悔。原因是因为内卦还在基础上,要守贞比较容易。可当位置高的时候,可以号令一切的时候,要守贞就非常困难,所以守贞这个事情要从基础打起,避免未来会有悔。
所以一个人重情重义、重规矩,以后他做大的时候还是有规矩,他就会免悔。如果一个人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规矩,只谈自己的利益,不重别人,以后做大的时候更是如此,那个时候就会有悔。
所以内卦多半鼓励你要贞,外卦多半就要提醒你,要避免这个悔。所以说内贞外悔,卦之常例,讲的就是这个。
在家人卦的初爻,悔亡这个悔却出现在内卦,所以要讲一下这个卦例。
如果内卦讲到悔,说有悔,就是内卦的德不能跟外卦相协的时候,以后就会有悔。那么如果内卦说悔亡,就是内卦的德能够跟外卦相交符,能够取外卦的德来用。
各位,家人卦外卦的德是什么?就是巽卦。初、四不是相应吗?那四爻就是巽的主人,巽的主爻就是四爻。所以它就特别能够把那个巽顺的德拿来用。
“闲有家”就是说利女贞,把那个巽顺的德拿来用。所以内卦才会写到悔亡,就表示说内外能够相协,提醒我们内外要相协,才能够悔亡。
如果外卦讲到贞,就是外卦的德能够跟内卦相应,能够内外交孚,所以外卦才会写到贞。
通常来说外卦多半会写悔,内卦多半会写贞,而这一个家人卦颠倒,我们就趁这个机会把这个卦例讲一下。
为什么在内卦讲到悔亡?因为初四相应的关系。当有一天如果外卦言到贞吉,那就是因为外卦可能九五应到了六二,而那个下卦的德刚好给它可以用,这个时候就会讲到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爻辞为什么讲“闲有家”?为什么说立了栅栏以后这个家才能够成就起来?
这是因为“志未变也”。
志就是人的心意。“志未变”什么意思?就是很容易变。
大家刚开始群居,都慷慨激昂说好了:我们以后要互相扶持。
各位,这说起来简单,当你开始群居的时候,各自的毛病就出来了,看谁都不顺眼,是不是一下子打翻了当初的和睦,所以群居最容易生变。
既然是如此最容易生变,趁大家互相扶持的心志还没有变,我们先立规矩,大家说好了,这样才可以可长可久。
所以说你看这个“志未变”,还没变,你的心还没变,表示什么?很容易变。所以要在没变之前先立个规矩。
用个人事上来说,
比喻什么?
比喻说一个小孩很纯真,初九就像一个小孩。一个小孩很纯真,正在成长,他的个性是善良的,是不会跟人家计较的。这个时候我们教他礼,教他乐,教他宽恕,他容易接受。如果等到他十四五岁之后熏染已深,要再给他悔改过来,就会非常困难。
这就像初爻,“闲有家,悔亡”,在一开始就把他给教好。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志未变,人之初性本善。
如果利用在我们这个社会上
当要成立一个团体,成立一个公司,现在大家很热切,有志一同,像个家人。好,我们丑话讲在前面,来,我们既然是以后要共同生活的,我们大家先来立目标,我们先来立规矩,以后才有办法变成九五,到九五才是真正的有家。
所以初爻一开始的志向就是为了以后要变九五,为了避免以后的悔恨,现在要来立规矩。
那么,从爻象上,为什么说这个时候立规矩很重要?
因为初九要往上走,走到九五之间,还要通过两个阴爻。这两个阴爻像物欲一样的诱惑,中间也可以代表阻碍。趁着诱惑跟阻碍还没有让我的志向改变的时候,而又趁着现在是一个刚明之爻,能够管理自己,所以这个时候把规矩弄好。
一切都要把目标、规矩先立下,让大家有一个可以追寻、有一个可以互相纠正的准则,才不会伤了以后家人的和气。
当然家人卦里面本来含着一个未济在里面,虽然中爻是既济,但是它内互其实是含着一个未济在里面。因为难免有纠葛、有纠纷,所以把规矩先立起来,丑话讲在前面,这有利于以后可长可久的发展。
本文整理自《张庆祥讲易经》(三)第391集。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黄庭书院”张庆祥讲师著作。
立规矩,安定易变的心
编者按
历代名人都曾留下过家规家训,诸如南北朝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韩氏家训》,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朱子家训》等等……为何古人都如此重视立规矩这件事呢?《易经》家人卦的初爻道出了其中的奥义所在!
原文:
《易经》家人卦: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为什么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看家人卦的初爻:初九:闲有家,悔亡。
整个家人卦就是以一个家庭为蓝本,初爻就像一个小孩刚初长成,要给他先立个家规;或者是一个群体刚开始规划,我们要立一个规矩,所以叫做“闲有家”。
看“闲”这个字的造型,门里面有个木,什么意思呢?就是门里面有个栅栏。古代常有这样的,门进去,里面先围个栅栏,这个栅栏看起来就是让猫、狗不要随意出入,但其实最主要的作用是对人。
人,如果看到一个门宽宽阔阔的,也没有任何遮蔽,就会怀疑可以走进去。可如果它有拉一条线,或做个栅栏,你就知道这个就是闲人勿入、不要随便走进去的意思。
门里面有个木还有另一个意思,古代的门关起来,后面会有一个门闩把它闩起来,坚固门户,不要让盗贼随意进来,也有这层意思。
“有闲”就是有所限制,这个“闲”就是限制。各位看限制的“限”,它右边是个艮,艮就是止的意思。
不只是出入门户要有个限制,人心也要有个限制,要有个规矩的意思,要有个法度,有个准绳,什么状况可以跨越,什么状况不能跨越。
所谓人心的准绳,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各止于其所该止的位置叫做“有闲”。
所以“闲”这个字,如果从人道来说就是五伦,在家庭里就是父慈子孝、夫妇有别、兄友弟恭。放到社会上才加上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就变成五伦。
有家,就是说因为有了这个闲,所以才能够构成一个家,才能够构成和爱相亲的一个团体。就是说任何小团体要建构起来,首先就是要先立一些规矩。
一个国家要建立,是不是要先有一部宪法?一个国家宣布要成立的当天,就要宣读一个简单扼要的、国家成立的主旨跟纲领,它要保护人民的什么、什么。这就是大家先立一个规矩在那里,要有个努力的目标,所以叫做“有家”。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没有这个闲,没有这些规矩,没有这个栅栏,那这个家是立不起来的。
“有家”跟“有孚”的“有”是一样意思,这个“有”就是可以有、可以没有,就看你怎么做。有这个闲才会有家,如果没有这个闲,那这个家是立不起来。
情,
最容易产生偏私的感情
我们从整个卦象上来看,初爻跟四爻是相应的,一刚一柔刚好有相应。而阳爻在初爻是当位的,当位的意思就是说那个阴爻代表物欲,或代表人的人情,人情是最容易不正的。
各位,为什么要讲情?因为家人卦首重“情”这个字,而不是义;同人卦是重“义”这个字。
谈到这个“情”就最容易偏差,你爱一个人,他好像都永远不会犯错一样,做任何错的事,好像都是对的一样;你恨一个人,他做任何对的事,好像也都是错的一样。
所以这个情最需要匡正!
而家人卦的初爻是当位,就好像自己可以为自己围一个栅栏,让这个家有一个稳固的基础。从家庭来说,就是父母兄弟各守其位,夫妇各有所别,长幼有序,那家道就得正,而叫做“有家”。
闲有家,悔亡。
“悔”跟元亨利贞的“贞”是相对的,为什么?因为不能守贞,日后就有悔。
这个“悔亡”是说现在如果闲有家,以后的悔就不会发生,那个悔恨、那个后悔不会发生。
所以“悔亡”是说有悔而可以免,怎么免呢?能够守贞,就是围栅栏,就能够免。
当我们读《易经》看到“悔亡”,就解为不会有悔,很多坊间的人都喜欢这样解释,是不对的,不负责任的,这是有所误解,这个叫做文字障。
如果以后不会有悔,干脆这两个字就不要写了。写出来是提醒我们以后有悔,但可以免,而且它是非常容易有悔,所以特地给你写“悔亡”。
为什么?因为群居最容易有悔,而且纵情更容易有悔,因为容易偏私、容易偏党。
正因为有这个栅栏、有这个规矩先立下来,所以可以免,所以叫做“闲有家,悔亡。”
初爻是家道一开始,家的意义我们前面讲过,它可以代表一个小团体,甚至一个国都可以的。
这个家要开始建立,是群居的开始,彼此的规矩要先立好,不然后来会溃散。
初九虽然跟四爻阴爻(物欲)有相应,但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刚明之才,它阳爻而当位。为了避免未来的溃散,圣人鼓励他:你既然是刚明之才,是个明辨是非的人,你为自己围个栅栏,守着自己的本分,以后就可以免掉那些悔恨。
如果是一群人,现在一开始我们先定一些规矩,大家来遵守,以后就不会产生乱的事情,这个就是在大象里所说“言有物而行有恒”。立一些规矩,不外就是言行,对不对?言行上一定要顺着规矩,本分上要顺着这个规矩。
《易经》的卦例
《易经》的卦例,通常是内卦多半言贞,外卦多半言悔。原因是因为内卦还在基础上,要守贞比较容易。可当位置高的时候,可以号令一切的时候,要守贞就非常困难,所以守贞这个事情要从基础打起,避免未来会有悔。
所以一个人重情重义、重规矩,以后他做大的时候还是有规矩,他就会免悔。如果一个人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规矩,只谈自己的利益,不重别人,以后做大的时候更是如此,那个时候就会有悔。
所以内卦多半鼓励你要贞,外卦多半就要提醒你,要避免这个悔。所以说内贞外悔,卦之常例,讲的就是这个。
在家人卦的初爻,悔亡这个悔却出现在内卦,所以要讲一下这个卦例。
如果内卦讲到悔,说有悔,就是内卦的德不能跟外卦相协的时候,以后就会有悔。那么如果内卦说悔亡,就是内卦的德能够跟外卦相交符,能够取外卦的德来用。
各位,家人卦外卦的德是什么?就是巽卦。初、四不是相应吗?那四爻就是巽的主人,巽的主爻就是四爻。所以它就特别能够把那个巽顺的德拿来用。
“闲有家”就是说利女贞,把那个巽顺的德拿来用。所以内卦才会写到悔亡,就表示说内外能够相协,提醒我们内外要相协,才能够悔亡。
如果外卦讲到贞,就是外卦的德能够跟内卦相应,能够内外交孚,所以外卦才会写到贞。
通常来说外卦多半会写悔,内卦多半会写贞,而这一个家人卦颠倒,我们就趁这个机会把这个卦例讲一下。
为什么在内卦讲到悔亡?因为初四相应的关系。当有一天如果外卦言到贞吉,那就是因为外卦可能九五应到了六二,而那个下卦的德刚好给它可以用,这个时候就会讲到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爻辞为什么讲“闲有家”?为什么说立了栅栏以后这个家才能够成就起来?
这是因为“志未变也”。
志就是人的心意。“志未变”什么意思?就是很容易变。
大家刚开始群居,都慷慨激昂说好了:我们以后要互相扶持。
各位,这说起来简单,当你开始群居的时候,各自的毛病就出来了,看谁都不顺眼,是不是一下子打翻了当初的和睦,所以群居最容易生变。
既然是如此最容易生变,趁大家互相扶持的心志还没有变,我们先立规矩,大家说好了,这样才可以可长可久。
所以说你看这个“志未变”,还没变,你的心还没变,表示什么?很容易变。所以要在没变之前先立个规矩。
用个人事上来说,
比喻什么?
比喻说一个小孩很纯真,初九就像一个小孩。一个小孩很纯真,正在成长,他的个性是善良的,是不会跟人家计较的。这个时候我们教他礼,教他乐,教他宽恕,他容易接受。如果等到他十四五岁之后熏染已深,要再给他悔改过来,就会非常困难。
这就像初爻,“闲有家,悔亡”,在一开始就把他给教好。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志未变,人之初性本善。
如果利用在我们这个社会上
当要成立一个团体,成立一个公司,现在大家很热切,有志一同,像个家人。好,我们丑话讲在前面,来,我们既然是以后要共同生活的,我们大家先来立目标,我们先来立规矩,以后才有办法变成九五,到九五才是真正的有家。
所以初爻一开始的志向就是为了以后要变九五,为了避免以后的悔恨,现在要来立规矩。
那么,从爻象上,为什么说这个时候立规矩很重要?
因为初九要往上走,走到九五之间,还要通过两个阴爻。这两个阴爻像物欲一样的诱惑,中间也可以代表阻碍。趁着诱惑跟阻碍还没有让我的志向改变的时候,而又趁着现在是一个刚明之爻,能够管理自己,所以这个时候把规矩弄好。
一切都要把目标、规矩先立下,让大家有一个可以追寻、有一个可以互相纠正的准则,才不会伤了以后家人的和气。
当然家人卦里面本来含着一个未济在里面,虽然中爻是既济,但是它内互其实是含着一个未济在里面。因为难免有纠葛、有纠纷,所以把规矩先立起来,丑话讲在前面,这有利于以后可长可久的发展。
本文整理自《张庆祥讲易经》(三)第391集。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黄庭书院”张庆祥讲师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