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华文化 |
导读
宋朝邹媖,看到母亲苛待异母兄嫂,挺身相护。后来她出嫁并有了孩子,却因嫂子大意导致孩子重伤不治。面对丧子之痛,邹媖是如何作为的?一起读一读这则感人至深的故事。
原文:
宋有邹媖,引过护嫂。四子登科,富贵寿考。
宋邹媖,为继母之女。前母兄娶荆氏,继母虐之,媖辄掩护。后嫁士人,内外称其贤。及归宁,抱数月儿。嫂置诸床,儿堕火,烂额死。母大怒,媖曰:“女自卧儿于嫂室,嫂不知也。”荆悲悔不食,媖不哭,且曰:“我梦儿当死也。”强嫂食而后食。后生五子,四登进士。年九十三而卒。
吕坤谓小姑如姑,嫂甚畏之。媖,异母也。乃继母恶其嫂,饮食常不给,则私以己食继之。母役嫂,则必与之俱;嫂有过,则辄引为己罪。视异母嫂能如是,其多寿多男多贵子,殆天所以报善人欤!
【白话故事】
宋朝有个以孝悌闻名于世的妇人,名叫邹媖,她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哥哥。
邹媖从小乖巧伶俐,待人接物温和礼貌,通情达礼。她的母亲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以她为豪,对她宠爱有加,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办法满足她。虽然如此,邹媖并没有养成乖张的习气,没有高人一等的傲慢。
不过邹媖的母亲待荆氏很不好,不是嫌她穿着寒酸,就是说她做事不利索,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无论荆氏怎么努力干活,邹媖的母亲都不满意,常常鸡蛋里挑骨头。而对亲生女儿邹媖,怎么看都喜欢。
邹媖看到母亲这样的态度,内心也很不满和难受。
她经常劝母亲说:“母亲,我看嫂子很孝敬您,可是您对她要求太严格了。您能对嫂子态度和缓一些就好了!而且,看到您这样严厉地对待嫂子,让我不由得担心以后我出嫁,婆婆也会这样对待我。”
听了这话,她母亲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的女儿人品高贵,谁家娶了你,那是他们家积的福呢!怎么会有人对你不好呢?可是你这个嫂子,手笨脚笨,什么事都做不好,每次看到她我心里就不舒服!”
母亲发现邹媖和嫂子两人关系很好,荆氏很照顾邹媖,而邹媖也常常替嫂子打掩护,于是母亲也渐渐改变了态度。就这样,在邹媖的努力下,一家人相处得融洽了。
后来,邹媖嫁给了一位读书人,里里外外的人都称赞她贤德善良。
儿子出生几个月后,有一天,邹媖抱着儿子回娘家。与长辈见面之后,邹媖抱着儿子到嫂子的房间聊天。荆氏见到孩子非常欢喜,逗孩子玩儿。孩子睡着之后,荆氏怕邹媖累着,就把孩子抱来放在床上。
看孩子睡得正熟,觉得孩子应该没那么快醒,就让邹媖去陪母亲说话,自己去给他们做饭。 没成想,房里传来孩子惨烈的哭声,当她俩急忙冲回房间时,发现孩子跌落在地,被床边炉子里烧得正旺的炭火烫伤了额头。
邹媖的母亲气得火冒三丈,要让邹媖的哥哥休掉荆氏,把荆氏赶出家门。荆氏内心非常自责、后悔,妹妹好心来看望自己,竟在自己的家里让妹妹失去了孩子。她心里比谁都难受,不断地痛哭,愿领受任何责罚。
邹媖也非常痛心,哭得肝肠寸断,好几天吃不下饭。
但是,当她听说母亲要赶走嫂子时,急忙来到母亲面前为嫂子辩护:“母亲,是我自己把儿子放在嫂嫂房里的,嫂嫂安顿好孩子睡下,没想到孩子一时间竟然醒了,跌落到床下。现在孩子已经走了,你要是再把嫂子赶走,这个家谁来照顾您和父亲呀!况且嫂子自从嫁入咱们家,一直任劳任怨,不能因为她的无心之过,让她受到这样的待遇啊!我们家不能再少一个人啦!”她的母亲听了这番劝解,态度也缓和下来了。
后来,邹媖接连生了五个儿子。而且邹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中,有四个中了进士,传为当地的美谈。邹媖自己活到九十三岁才去世。
后世吕坤说:“邹媖与哥哥同父异母,看到母亲苛待嫂子,不给足够的饮食,就偷偷地把自己的分给嫂子;看到母亲支使嫂子干活,就会过去一起分担;嫂子有过失,邹媖引为自己的过失。邹媖能这样对待异母哥哥的嫂子,所以她才会长寿多子,儿子大都有出息。这就是老天对善人的报答啊!”
(改编自蔡振坤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二集第1册《悌》篇【邹媖引过】)
园丁故事 黄庭禅电子报第3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