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员心得与故事 |
《传习录》中,阳明先生提倡“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即外在要圆满,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当时的那一片存心,而这与朱子提倡的“即物穷理”是不同的。
曾经的王阳明先生,非常崇敬朱子,但龙场一悟,他发现自己的体会“证诸《五经》、《四子》”,而与朱子的学说相谬戾,他因此而惶惶不安。
所幸后来阳明先生得到朱子与其友人的书信,发现朱子晚岁已经悟到“心要在腔子里体道”、“于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阳明先生欣喜之余,摘录朱子的书信并编写为《朱子晚年定论》,而其弟子钱德洪在先生过世后,将其附录在《传习录》的后面,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传习录》完本,可谓汇聚两大名儒毕生所悟,相互呼应,相互印证。
整理《传习录》时,所幸自己之前读过几遍《四书》,时常有一种拍案叫绝、跳跃称快的感觉出来,久久不能自已。如“博学详说”的目的是“反约”,“道问学”的目的是“尊德性”,“惟精”的目的是“惟一”等等。

后有幸听张庆祥讲师讲《传习录》,更觉阳明先生为人的深切笃实,更为“心学”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在张讲师的讲解下,听《传习录》更觉生意无穷,特别是在讲到“知行合一”、“诚意”、“良知”等处时,更觉条条得力,每一条问答当下就让我们找到我们的心体,当下就有下手处,有进步处。
哈,希望自己没有说得过多,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邀请你一块儿来听张庆祥讲师讲《传习录》,在平易而踏实的讲解中,相信你也能够收获满满!
推广活动
扫描二维码,
分别点击4个经典封面,
可以领取对应经典5折券。
也可分享专辑,
获取免费收听24小时的权限。
欢迎转发推广,为国学复兴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