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丁故事:“信”的故事——高允不妄

(2018-11-22 08:47:4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华文化
园丁故事:“信”的故事——高允不妄

 

导读
北魏时代,高允的同僚因修史有过,被判死罪。此时高允不仅没有逃避,还向皇上直言己过,宁愿领罪。在此危急时刻,他所教导的太子,亲自为他求情,接下来做了什么,让他的品德为后世传扬。一起来读《高允不妄》。

 

原文:
高允实对,愿受极刑。临死无妄,寿享遐龄。

北魏高允,见世祖。直言国书与崔浩同作,且注疏多于浩。上大怒曰:“此甚于浩,安有生路。”太子曰:“天威严重,允迷乱失次耳。”允曰:“臣罪应灭族。今已分死,不敢虚妄。臣以实对,不敢迷乱。”世祖曰:“贞臣也,宥之。”

许止净谓生死大事,自有定数,非推过于人,所能幸免。高公直陈己过,其初也;不肯听恭宗之言,其继也。宁死不敢作一妄语,故能身享遐龄,名重九鼎。於戏,可以风矣。
【白话故事】
南北朝时期,北魏朝廷有一官员名叫崔浩,为了修国史的事情,触犯了死罪,被皇帝判了死刑。

这时,有一个姓高名允的官员,去向世祖(当时北魏的皇帝)进谏。

高允直接禀告皇帝,国史是他和崔浩一同修改的,并且自己所做的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要比崔浩做的还要多。

皇帝听了非常生气,说道:“照这样说来。你的罪比崔浩所犯的罪还要严重,怎能留你生路!”

因为高允除了担任修改国史之外,还担任教导太子的重任,是太子所尊重的老师。

太子在旁边连忙替高允解释:“高允是小臣,难见皇上天威,一时间迷乱失次。儿臣先之前问他,他说都是崔浩写的。”

太武帝问:“真像太子说的那样吗?”

高允说:“我的才识浅薄,在修改国史时犯下错误,触犯天威,犯了灭族的大罪,如今已死到临头,决不敢说假话。太子殿下因我为他讲书时间很长,怜悯我,为我求命。如果皇上不问我,我便没有这番话。既问了,我就要如实对答,不敢说一丝假话。”

世祖皇帝听了,很是触动,脱口称赞他说:“正直的人也难免有被人情所动摇的时候,而你却能临死不移,这就更难了!而且忠实对主,真是忠贞的臣子。听了你刚才这一番话,朕宁愿漏一有罪的人,也应该宽恕你。”

就这样,事情发生了逆转,高允得到了赦免,而且比同龄人都要长寿。

许止净评价高允:“生死大事,自有定数,不是将罪过推诿给他人就能幸免的。而高公为人耿直忠厚,首先直言自己的过错,之后没有听从太子为他的说辞,宁死也不说一句假话,因此能长寿健朗,声名贵重。”

也许会有人觉得保命重要,高允却不知变通。试想若高允是贪生怕死、满口胡言的人,而这样的人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将是怎样的灾难呢?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所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可见人生在世,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正人君子是不惜牺牲性命去捍卫德行的啊!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第二册信篇《高允不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