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庭心学
黄庭心学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77
  • 关注人气: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者心动【经典故事欣赏】

(2015-07-17 12:49:42)
标签:

六祖

修行

动静

本性

内心

分类: 公案故事集

编者按:

禅宗公案中曾有两位僧人争执“是风动还是幡动”的经典问题,六祖一语道破:是仁者心动。这次讲师更引经据典来说明何为动,何为静。修行中的动静关乎本性造化前进还是后退,极为关键。

 

    究竟什么是动,什么是静?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动静这两个字,存在着什么样的误解?在北海老人全书中有这么一段,可说是对动静最好的解释:“凡一切有为之为,有法之法,有意之意,有心之心,有神之神,有气之气,此皆属乎动者也!各教大圣人皆无法之法,无为之为,无心之心,无意之意,无神之神,此皆属乎静者也!”

 

简单的说,“有为”的都属于动;“无为”的都属于静。有为就是用人的意念控制去勉强造作出来的,譬如想象一股气从哪里生起,然后运到哪里等等,这就是用人为的意念搬运吐纳,而违反了身中的自然之性,因为违反本性自然,所以称为“动”,古圣先贤对此是一概禁止的。

 

“本性”的意思是纯属自然的,本性造化的精密非人可以造作,好比每个人有一个血液的循环系统,让这系统自然的流动,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了。如果有一天有个科学家说他发明了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可以代替你自然的血液循环系统,甚至比自然的血液循环系统还要好,只要装在你的身体里面你就可以跑得比以前更快、活得更久更健康,这样你要不要来装一套?你不肯的,因为你知道人的智慧是很有限,永远比不上大自然的。或者这系统能让你暂时看到些许好处,但几年后你就发现这也是缺点、那也是缺点,把你搞得只剩半条命。这就是人为造作的下场。圣人早就知道,凡用人为逆乎本性的,都会有不好的下场,既使它看起来再怎么安静,都称为“动”。

 

凡是经过人意造作的气血造化,都与太极气天相合,太极气天乃半阴半阳之天,阳生则阴死,阴生则阳死,乃属于生生死死轮回不已的气数,也就是正在种下轮回的种子,这就是妄动气血的缺点。

 

“静”的意思刚好相反,乃尊重本性自然的安排,只是放任气血的自在,不妄动它,不破坏它,毫无人意的干涉,不论此刻气血再怎么奔腾,只要出乎自然,圣人都称它为静。静的气血造化即与无极理天相合,亦即是走向反本还原的道路。

 

而此刻六祖见到两个和尚为了区区小事纷争不已,六祖知道,两个人的争执倒不是重点,重点是争执的过程,那点计较对心中的气血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使气血的造化离开了自然的规律,于是失去了本性的中和清真,所以六祖说,风动本自然、幡动也本自然,此刻天下皆静,唯有两位的心正在动乱而已。

 

由六祖这几句简洁的话,立刻让人感觉到他的智慧所在。因为他一针见血便点出修行真正的问题所在。在哪里?就在那颗动乱的心!其它世上万物本来都是静的!

 

所以,仔细观察人们修行上的困难,问题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不是公司在动,也不是人事在动,也不是脑袋动!不是婆婆的问题,不是媳妇的问题,也不是儿子的问题,不是事业的问题!没错,外在的发生是需要处理的,奔走的过程气血也是不断变化的,但那都出于自然,我们的心可以不跟着它动。意思是别让你心中的好恶,对你的气血推波助澜就行了,唯独只怕我们的心去妄动气血,其他一切都不怕动的。唯独只怕本无意义的气血上面,却攀附满满的好恶知见,那才是修行的问题所在。

 

通常,人们胸口的气血只要一动,动荡的程度越大,贪嗔的知见就越深,情绪就越不能自已。各位想想看对不对?其实你并不怕任何东西动,你只怕胸膛的气血开始晃荡,这一剎那,你的知见将再对它推波助澜,因而妄动了气血,动不动就想要与太极气天的轮回种子结缘。回去体验一下,注意自己的生活几天,看看我所说的话对不对。

 

人们不怕脑袋动,不怕环境动,不怕人动,不怕事业动--只怕胸膛动!所谓“仁者心动”,在哪动?在胸膛。凡思惟的属于脑袋,而感受的则属于胸膛,冲击着你的是感受,而不是思惟,那才是修行关键的所在。六祖这话是叫我们,千万要对准焦点,别错用工夫的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