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释义》连载31:了却执着,心性才能真正悠游自在

标签:
老子经典国学道解脱 |
分类: 创办人著作 |
◎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抓住不放称为“执”,洗不掉、脱不开称为“着”。执着不需要经过思考,是你的潜意识里面自然反射出来的意向。执着在哪里发生?在感觉上!感觉好或不好,你早就非常清楚,根本不用想,一剎那间,就已反射出你内心的贪嗔了。感觉对了什么都对了,感觉坏了什么都坏了,人类的一切思想行为,都被内心的感觉给控制了,脱不开、洗不掉,故曰“执着”!
像年轻朋友碰到另一半,他不一定要长得很帅或很漂亮,但只要感觉对了进展就快,感觉不对无论他再怎么帅,家境再怎么好,纵使有十个百个来促成,不来电就是不来电。来电、不来电差在哪里?感觉,心中的一股感受!那感受是什么组成?气血!所以说内心气血所造成的感觉才是执着的根源,是你对黄庭气血的看法产生了执着。
执着是人人都有的,但有些执着并不伤害你的本性,有些则会。我们所要去除的,是对于本性有伤害的那部分。什么是有伤害的、什么是无伤害的呢?有一对夫妻闹离婚,法官问他老婆为什么要离婚?她说:“我实在受不了他!”“为什么你会受不了他?”“因为他每次挤牙膏都从中间压下去,每次都得我去收尾,这几年我实在是受够了,所以我要跟他离婚!”
实在讲,就算牙膏从中间压是不好的,但这种执着本身却不伤性;若是你看得开,管他从哪里压?从头压、从尾巴压,压得一条烂烂的也行,只是条牙膏嘛。但他老婆是下一个要使用的人,每次拿到烂烂的牙膏就气得要命,每天一看到就气,一想到也气。当那股气上了胸膛时,她就痛苦得不得了!这个案例中究竟是什么执着需要急着去除呢?对胸中的好恶执着,才是第一要务!
有一种艺术家,自认为某一种打扮才像个自由自在的艺术家,他可能一辈子绑一条马尾,说这样子叫做潇洒自在;若是叫他把马尾剪了,他便浑身不自在。反过来,如果街上所有的人都绑着一条马尾,我想他马上会去剃个光头,因为这样叫与众不同;此时若叫他再绑个马尾,他便全身不自在!
在我看来这想法也不怎么自在,因为他一辈子就是要与众不同,僵化得不得了!他们所贪执的,只是跟你我不一样而已,和我们一样时,内心就不自在了。这个不叫自在,这叫被大众所捆绑,被大众绑去扎马尾,又被大众绑去理光头,说起来根本未曾有过真正的自由。
自由乃是一种内心的解脱,不是来自于外在的与众不同。我们有时可以从一些人的言行举止,知道他内心有了某些贪执,但有的时候我们又没有办法从一些人外在看似保守的行为模式,来认识他内心其实是非常得自由。你看这个人一成不变的保守风格好像很执着,可是他的内心也许是很自由、很有弹性的,是无处不自在的;也有可能这个人外在不断地变来变去,可是他的内心却是一重重的捆绑,他只是执着在变来变去而已。
所以贪执“不德”是捆绑,贪执“德”也是捆绑。你说:“那么我要何去何从?”没那么困难,问题不在外。只是不要因为外在形式的变或不变,而牵扰你的心,伤害你的性。在内心气血上是否存着知见,有没有伤害到你的本性,这才是唯一判断依据。
但到底有没有伤害自己的生生之理,谁知道?只有你知道!你怎么会知道?要观察!如果你不学习观察自己的本性,你怎能知道它现在到底有没有遭到了破坏?所以在修行之初,学习如何“返观觉照”,这对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
只有透过观察,才能了解自己的执着。你不需要先了解别人的执着,重点是要了解你的执着在哪里、病得有多重。这得从哪里看起呢?从观照黄庭一窍的攀附开始!内心气血起伏时,对待知见就隐藏在里面了,垢相净相全部跑出来了。
太上老君举出执着的两大端,一个是以“争”字以来比喻垢相,另一个是以“德”字来比喻净相。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不只是胸中的垢相污染不了他,就是对着净相也不起丝毫贪执,如此他的心性才能够真正地悠游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