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静经释义》连载29:内心里了无对待才能真正无争

(2015-03-02 12:01:33)
标签:

老子

国学

修道

无为

修心

分类: 创办人著作

第十一章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士”是古代读书人,或追求道德学问者的通称。“上士”是比喻最有智慧的学问追求者,这种人总是在根本处下功夫,其余的枝微末节看不在眼里;“下士”是比喻那些舍本逐末者,或那些在声色皮毛里追逐的人。

 

上士无争:

争是计较,无争就是没有争胜心,不计较高下得失。人与人之所以“争”,大都是由计较高下得失而来;只有从内心里了无对待,才能真正地无争。

 

你看那两三岁的小孩在划拳,赢也高兴,输也高兴,一点也没有受到输赢的捆绑,这就是“无争”;但两个小学生在划拳就不太一样了,输多了就会有点生气了;而两个成人喝酒划拳,有划到吵架的,也有划到相杀的;在办公室里也常看到两个人互不顺眼,一句来一句去,刺激来刺激去,想让对方难看。可见那争胜的心,年纪越大捆绑越深。

 

“争”是对待的一种,“对待”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可以说人类所有的烦恼来源,就是“对待”这两个字而已。对待可以涵盖很多,例如:美丑、高下、好坏、是非、彼我……举凡可以对立得出来的字,都容易形成我们的争胜心;有了争胜的习性,内心就常有气血夹杂着好恶知见的产生,人们也因此而感到欲清静不能清静。

 

上士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能让步,但他看清了“对待”这个骗局,不仅认清世事本无高下,更因认定内心的气机不论怎么活动也本无好恶的意义,他的内心不受气血起伏所捆绑,所以能打从心里无争。

 

下士好争:

次等智慧的人较易与人争强斗胜,但争胜不一定会显现在表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好人,面对人时外表很平和,可是私下常常唠唠叨叨,常常满腹的委屈,这样虽然看起来很谦让,但不是真的无争,依然存着“好争”的成分在;能够吃尽苦劳没有委屈,或是力争到底而无怨无暴,顺逆不著于心,这才是“无争”。

 

(注:本文系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著作《清静经释义》之系列连载,未完待续)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张德芬:喜得明师—09年老天给我的第一件珍贵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看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