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释义》连载27: 修行中保持内心清静的重要性

标签:
佛学道老子内心真修 |
分类: 创办人著作 |
第十章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像上述这样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地清静、时时刻刻地见性,就能慢慢地进入真道了。在修道的旅程中,保有内心的清静,就像做豆浆时保有一口甘美的泉水一般重要。有一个高人教你做豆浆的本领,他把绝顶工夫都教给你了,但你做出来的豆浆却总不如他的好喝。问题在于他做豆浆时,除了坚持上好的黄豆及必要的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一口最甘美的泉水。少了这口清澈的泉水,纵然你的黄豆再怎么上选、程序再怎么正确,你还是做不出像他做的一样好喝的豆浆来。
经典里常常在讲“万法惟心”,一切修行中的奇妙造化要能完美成功,所依靠的就是这个清静的心。因为它就像那口纯净的水一样,只有它才能造出上好的豆浆;只有纯净的心,才能让成佛造化的每一个步骤都完美无瑕。
古人为什么常讲“真修真得、假修假得”?真修就是持着清静的心,这一点真了,其它的细节才能真;这一点假了,其它的细节再怎么精细,也是假的!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修行故事,同一个师父传了很多徒弟,说性是什么、命是什么,说怎么静坐、什么姿势、念什么咒语、握什么手印……,都讲得清清楚楚了,但每一个徒弟修出来的程度都不一样,有的入了佛道,有的入了魔道。这就像做豆浆一样,为什么程序都一样精细了,但最后大家做出来的都不一样?因为那最重要的水质有了差别!
所以,修行之初,你必须懂得怎么让心清静下来,才能显现出其它细节的意义与价值来。师父不能送每个人一条河流到你家门口去,这一点是你自己要努力修正的。
所以古人说:师父引进门,修行在各人。心能照见几成的本貌,性就能行几成的造化,命就能有几成的结晶,这才是修行的最关键处!
心要如何才算清静?说要不对待、要万缘俱下、要平等、要实相等等,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本心”而已。你不内观怎么知道有没有攀附?你不检验怎知你的水质纯净了没?
有人常高傲地说:“何必内观?师父又没教!”这就好像一个做豆浆的人说:“何必管什么水质?师父又没教这回事!”这真是没头没脑的话。但讲到内观,到底要观什么?观你的贪嗔好恶在哪里发生、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如何运作的、情识攀附时是什么样子、你多半的习性是什么、解脱的当下又是什么感觉,就这样一一看个清楚。不经过一番观察,如何回答我刚才问的那些问题呢?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