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庭心学
黄庭心学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77
  • 关注人气: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静经释义》连载21:心性的本貌只是一股本无意义的能量

(2015-02-08 07:46:47)
标签:

佛学

国学

经典

老子

心经

分类: 创办人著作

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三者就是“内观其心、外观其形、远观其物”这三句话,经文虽然分成三者来说明,但是“万法惟心”,当一切事物形成你的烦恼时,那烦恼终究还是由内心来感受而已,因此这三句话,最后依然只剩下“内心”这个胸中的主角罢了。

 

“无”是内心没有了好恶知见的迷惘,没有好恶知见来罣碍,而不是没有看到外在的人事物,更不是内在没有了感觉。“无”指的是这三者在内心所引发的好恶迷惘都没有了,都解脱了,叫“三者既无”。

 

“唯见于空”的“空”是什么?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指攀附上来的知见没有了,当攀附的东西都拿下来了,那么你就可以看到心性的本貌。心性的本貌就是“空”的意思。因此“空”与“真”是一样的意思。经典常用“真空”来形容这样的现象,意思是“空而后见真”、“空里有个真”的意思。若是以为什么都不存在,什么东西或什么感觉都没有叫“空”,又把“真空”想象成比空还要空,这种空不叫“真空”,佛家另外取了个名词,称为“顽空”!

 

有清明的知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没有好恶情识掺杂于气机起伏之间。《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因此五蕴与空本来是同时存在的,空中可以有真色,空中可以有真受,空中可以有真想,空中可以有真行,空中可以有真识。

 

这一段说要遣除欲望,从哪里开始遣?老子说,从“内观其心”开始,观到攀附在黄庭气机上的好恶知见都拿下来,看出原来它只是一丁点气血在生灭起伏而已,别无其它,这就是“心无其心”,也是“形无其形”、“物无其物”了。这三者感应到内在,便成为黄庭中的一种气机感受。但你对那一股感受只觉知它的真、它的本貌、它的实相,再也没有其余了,这便是“三者既无”了。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首偈语里的“我”,指的是你心性的本貌。心性是一股能量,而觉察这股生命的能量必须透过“感受”。心性中的感受不能以形色的贵贱来判读,不能以音声的好恶来判读,不能以任何价值观来判读,因为它只是一种感受,它只是一股本无意义的能量。这股能量本来不贵不贱、不好不坏、非青非赤、非红非白……,这就是所谓的“空”。

 

此处老子揭出一个“空”字,但老子怕我们误会了这个“空”的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什么感觉都没有,这样一来在修行上会产生很多的执着、很多的病。为了补救这个缺失,所以在以下第八章这一段“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就是为了防杜一些修行中的“顽空”之病而说法的。

 

想要了解第八章的这段文字,一定要对第四章“人心好静而欲牵之”的“欲”字,在身中到底长什么样子,观照明白,才有办法楔入这段经文的真义。否则任你再怎么研究,都只是文字的白话翻译而已,与自身实相的觉悟没有什么相关的。现在我们来欣赏这段文章。

 

 

 (注:本文系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著作《清静经释义》之系列连载,未完待续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创办人心语:大道至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