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首章释义》连载11:人的本性造化展开就在黄庭方寸的“中和”

(2014-12-18 11:51:45)
标签:

传统文化

国学

经典

孔子

儒学

分类: 创办人著作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道在天下,天下万物何其多,山中那棵树里的造化是否中和,你有办法去主宰它吗?没有办法的,也不需要的,因为它本自中和了!路旁那株草里的造化是否中和,你有办法主宰它吗?没办法的,也不需要,因为它本自中和了!

 

天地万物都是靠着自己的本性,自己身中气机造化的中和之道,而成长、而开花、而结果的。你看那苹果树自然结出苹果来,番石榴树自然结出番石榴来,但拥有尊贵佛性的人们,有没有自然地结出佛果来呢?没有!天下万物都已率性,都走自己该走的造化之路,都结自己该结的果实,天下万物都率性,只有人类还没率性!只有自以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出了问题!只有人类连本性都无法维护!

 

因此,世界早就中和了,世界早就中节了,全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致中和”的、还没中节的、还没有走上应该走的道路、还没有结出该结的果的,只有一种东西,而那一种东西他们自称为万物之灵!

 

但我们并非一无可取。回想一下我们的价值,也是非常特殊的,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的万物都中节,而只有人类不能中节吗?这是因为人类身中所存在的气,比万物精纯,比万物灵敏,因此我们比其它生物聪明,这就是我们称为万物之灵的本钱!

 

但我们把这无比灵敏的气给正用了、还是给误用了呢?除了少数的觉者以外,我们这些众生都把它给误用了!我们把老天爷所赐予那丁点灵敏无比的气,纯净无比的性,用在不对的路途上了!我们身内的气机一动,我们便立即误以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贪嗔痴爱都已在动了!我们把这心头上微微的气机起伏,化成自我的捆绑与枷锁的能量,化成人与人之间隔阂与战争的能量!然而那股气的真相,只是黄庭内一丁点气机的微微起伏而已!这点真相聪明的人们却很少看透,而那少数看透的人,我们称为“觉者”,称为“明心”的人。

 

“致”是尽力地达到,慢慢地达到;“位”是回到自己的本位。这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说若是能够渐渐达到气机造化的中和,天地间所有的万物都能够得到应有的长养与化育了。

 

然而天地万物本来就中和,现在只剩下人还没有中和而已,因此这句话是讲给人听的,要“致中和”的是人类,而不是其它的东西。因此句中的“天地”,指的是自身内的小天地,而“万物”所指的是自身内的一切气机造化。

 

因此“致中和”这件事可以靠别人吗?我的“中和”归我管,你的“中和”归你管,我替代不了你的中和与否,你也替代不了我的中和与否。就像吃饭一样,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性命各人了,觉者只能教导你,但不能替代你。因此每个人都必需靠自己的力量往内观照,观照什么才是你的性真,这才能帮助你有所觉悟。

 

但这个主题实在不好说明,因此子思教导我们从喜怒哀乐来检视起;而检视喜怒哀乐,其实是在检视你的所有情绪;检视你的情绪,其实是在检视你的气机的起伏;检视你的气机的起伏,其实是在检视你是否在胸中变动的气血上,产生好恶分别的攀附,以及你的性是否被妄心给扭曲了。

 

保持你对实相的定力,让这个气机的起伏,单独存在于它自在的动静来去,不要让它攀附分别好恶的心思,也不要让它变成情绪冲动的意义,这样隐藏在本性中的奇妙造化便得以展开,这就叫做“君子慎其独也”。而此时周身八万四千个毫毛孔窍无不各归其位、各显其性,故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仔细地想想,一个人的人品高下,几乎完全都受我们内心的情绪所控制。就像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或是一个贪欲很深的人,或是一个很善于嫉妒排他的人,这些人不是给人一种令人头痛,或人品低劣的感觉吗?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受到自己胸中一丁点气血起伏的控制而已!因此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它的力量非常非常得巨大,所以《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因为它的影响力再大也不过了!

 

一个人的人格是什么来影响的呢?不就是你的情绪、欲望吗?我看到很多聪明绝顶的人,但是到这个公司人家也请他走路,到那个公司人家也请他走路,因为请他走路的老板说,这个人的人格有问题,不然就说他的情绪有问题,这种案例在社会上总是层出不穷。

 

我还曾看过这样的报纸,有一个人他很有钱,但是他就是很喜欢偷东西,他偷东西不是因为被生活所迫,而是因为他偷起来有快感,他没有偷的时侯就会显得非常得无聊,于是他不断地偷!简单地说,他只是受到胸中那点“快感”与“无聊”的控制而已。

 

是什么东西控制着他不得不偷呢?是什么东西让他不去在乎人们对他会怀着什么眼光,父母是否会对他痛心疾首呢?这一切他都不在乎,这个祸首,竟然只是胸中一丁点微微起伏的“气”而已!人们真的很聪明吗?

 

为什么我们要受那一丁点毫无意义的气血所控制呢?这样的枷锁,若不开始学习返观自己的本来清真,哪有离苦得乐的一天呢?这个课题真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呀!想要解脱烦恼束缚的人,能不对它正眼看待吗?!

 

今日人们已经把胸中微微起伏的一点气机,演变成我们的情绪能量,演变为我们的需求能量、我们的贪嗔能量、我们的恐惧、忧郁的能量,于是造就出无可自拔的烦恼来。这都只是在胸中气机起伏时,攀附好恶知见的结果而已!何不开始学习观察它,让它存在本无意义的原貌呢!毕竟它只是一丁点能量的起伏而已呀!毕竟气血的起伏就像水的起伏一样,本无贪嗔等意义呀!

 

子思教导我们解脱的良方,那就是“君子慎其独也”!只是让气机起伏存在应有的本质,存在那个毫无意义的本真,存在自性的本来样貌,就可以得到解脱!这与六祖觉悟之时所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不是异曲同工吗?《金刚经》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不也是一样的意思吗?

 

(注:本文系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著作《中庸首章释义》之系列连载,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