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庭心学
黄庭心学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77
  • 关注人气: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首章释义》连载4:修道之谓教

(2014-12-14 09:39:30)
标签:

孔子

经典

传统文化

儒学

国学

分类: 创办人著作


「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是说,能够教导我们圆满自己一身之性的团体就称为「教」。「教」这个字可以套上任何团体的名称,好比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等。「教」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名词,因为宣扬真道的团体,可以立起各种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组成的目的,都是要以引导人们去照见纯真的本性为主轴,才不失去这一个宗教团体成立的本质。

 

「教」的目的是什么?简单地说都是为了修道,也就是为了圆满自己的本性。任何宗教团体都不能离开修道这个最重要的宗旨,离开了本性的造化,即使再怎么师出名门,教育推行得再多,都被古人一概称为「外道」!

 

所以修道不能离开率性,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造化本质,能够引导人们去照见一身本性,启开本性中足以成佛的造化,这种团体称为「教」。一旦离开了率性修道的宗旨,虽然挂着宗教的招牌,有着非常大的道场,做的也都是有益众生的善事,但在古人的眼中只是个行善团体而已,已经失去了「见性」的主轴教育。

 

因为「教」不仅仅只是行善做环保的团体,行善的团体叫行善团,与推行「本性」的「教」还有一段距离的。但人们却以为「教」就仅仅只是行善的团体,所以常有很多人行善了一辈子,却不知道什么是照见自己的本性,一直以为行善就是照见自性了,这实在是莫大的误解。

 

《易经》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是说,在修行的路途上,提倡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听得懂的德行,来引诱众生继起向上,这个德行便是「善」;而能够让我们达到究竟成功的目标,却只有「性」而已!也就是说「善」与「性」,是有很大差别,「善」是暂时的手段,而「性」才能指引人们走向究竟的道路。

所以任何教派,它们说法的语言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同,方式可以不同,但它们都不能离开一个共同的主轴,这个主轴就是道,就是「性」,这点是永远不能离开的!一旦离开这个主轴,古人就讥为「外道」了。

 

外道不是指我这个宗教以外的教派,而是离了性道的人。现在的人常用「外道」这个名词来把别的宗教区隔在外,而忘了检验自己的修持是否已经离开性道越来越远,这叫本末倒置。

 

道是宇宙的定律,定律就是永远不变的规则,它难道会因为哪一个宗教的提倡而有所改变吗?就好像水的性质,不论在世界各地它永远都是往下流,不论在哪一个名人面前,它还是依然故我地往大海流去。既然道不因某教的提倡而改变规则,而道又只有一个,佛性也只有一个,那么各教圣人的论述主轴会有所不同吗?当然不会不同,而且完全一致。任何宗教的论述,都不能离开老天爷给我们的这个「天命之性」的!

 

人类为同一类,既然我们已经被归类为同一类,当然表示我们的「性」是完全一样的。各教圣人讲一个完全一样的性,讲到最后竟会变成完全不同?不会的,他们的文字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同,但所指的都是同一个究竟的事实。

 

就好像同一种类的苹果,它们有着完全相同的性,因此结出来的苹果就会具有相同的样子,它的树形、树叶也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任何看过这个事实的人来写它们的样子,尽管文字可以不同,比喻可以不同,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讲完全相同的东西。

 

所以每一个宗教的内在本质,应当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它应当完全一致的!因为他们都在谈一个完全相同的「本性」。但是现在宗教这么多的纷争,彼此间有这么多的毁谤,为的是让我所崇拜的宗教变成独一无二的,变成是最高最好的,让别人变成根本都不算数的,这实在是那些见解不深的派别热情祟拜者所玩弄出来的偏见,而非创教圣人的本意。

 

真理不局限在国界,不局限在宗教,因为它是全人类共同的规则。人性也不局限在老人,不局限在年轻人,不局限在男,不局限在女,因为人性是全人类完全一致的规则。而我们却因为一个完全相同的真理、完全相同的本性,起了这么多的分别与争执,这些修行人的迷昧真是比凡夫还要深!

 

修持这个全人类完全一样的天赋本质的团体称为「教」,不论赋予给它什么团体名称,它都必须有着完全相同的内涵。那个内涵是什么?就是完全一致的「天命之谓性」!因此每个宗教若不偏离这个主轴,它的内涵必定是完全一致、完全互通的。但世上却也有着为数不少的知名道场,打着古圣人的宗教旗号,教导的却都是一些与启开内在本性造化无关的事,全是一些外在的事,甚至不惜用贬低其他宗教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独特性,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性是与生俱来的造化本质,好比苹果树之所以能造化出苹果的那个本质在哪里?就在整棵苹果树里面,而不是在皮的外面,是在分分秒秒的造化里面,而不是某个特殊的片刻!

 

若是苹果树有知的话,它要找它的性,它要往皮的里面去体会,还是到外面去寻找?当然在自己的表皮里面才找得到。那么我们人类的本性在哪里?当然也在我们的皮肤里面,在整个生命的内部分分秒秒地造化着。也就是说要体验自己的本性,要从我们内在去观照,还是一定要到新疆、印度或者喜玛拉雅山上去才找得到?性是与生俱来的,这一切的答案当然都只在自己的皮肤里面,而非在外。因此《道德经》才会说出「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样的话!

 

一个致力于宣扬内在心性本质的团体,要不要立个名称呢?当然是必要的,没有名称终究会沦为一盘散沙!然而一立起了教名,人们便又开始卖弄起崇拜热忱,不断吹嘘自己宗派的殊胜,不断地贬低他教,不断在自己的佛像前狂拜,以便得到什么特殊的好处。然而这些行为都足以制造出无尽的宗教隔阂,这实在是一个宗教家不当有的狭隘胸襟。遥想三教未立以前的古人,他们见了面不必比较宗派的高低,只需讨论什么是人性不变的真理,这是何等幸福的世代呀!

 

因此在这儿我要呼吁所有走在宗派里修行的人士,不论你是佛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徒、还是新时代灵修的追随者,请放下唯我独尊的宗派歧见吧!此刻您所需要的,是检验自身的修为,是否源于内在本自具有的本性,是否不假任何外在人为造作或祈求,是否「不以色见我、不以音声求我」,是否「离一切相」,是否「如实观照」,是否远离「术流动静」的迷惑,是否远离「怪力乱神」的邪见,而不是以站在五十步的姿态,却要去笑百步的无知!

 

有了以上三纲领的认识,读下面的文章才能读出味道来。接着来说明天给的性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有天给了我们性为什么我还要修?要怎么修?修行的主轴是什么等等问题。

 

(注:本文系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著作《中庸首章释义》之系列连载,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