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说话的艺术(1)

(2023-12-28 10:19:25)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生、为人、处事、佛教和文化
原文地址:说话的艺术(1)作者:梦笔山人
[转载]说话的艺术(1)

        说话专打脸,再好的朋友也凉凉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地沟通,就要尽量体谅他人,顾及别人的面子。
        有位文化界人士,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专业团体的杂志年终评鉴工作,这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问他为何年年有此殊荣,在他届龄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后才公开其中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留面子。他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存在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对面子不在意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肯定有一天要吃暗亏。
        那么,在人际沟通中,怎样才能顾及别人的面子,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面子问题”呢?
        (一)要善于择善弃恶。在待人处世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愿提当年勇”是事实,可又有谁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如果有人拿这些不光彩问题来作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有一位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张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小张不由闹了个大红脸。在这里,小张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哩。
        (二)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有一个连队配合拍电影,因故少带了一样装备,致使拍摄无法进行。营长火了,当着全连战士的面批评连长说:“你是怎么搞的,办事这么毛毛躁躁,要是上战场也能装备不齐?”连长本来就挺难过的,可营长偏偏当着自己的部下狠狠批评自己,心里自然觉得大失面子,于是不由分辩道:“我没带是有原因的,你也不能不经过调查就乱批评!”营长一下子懵了,弄不懂平时服服帖帖的连长怎么会这样顶撞他。事后,在与连长谈心交换意见时,连长说:“你当着那么多战士的面批评我,我今后还怎么做工作?”从这个事例中不难发现,假如营长是在事后批评,连长不仅不会发火,还会虚心接受批评。营长错就错在说话没有注意时机和场合。
        (三)巧给对方留面子。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古时候,吴国有个滑稽才子,名叫孙山。他与乡里某人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考完后,孙山先回到了家,那个同乡的父亲就向孙山打听自己的儿子是否考上了。孙山笑着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的回答委婉而含蓄,既告诉了结果又没刺到对方的痛处;如果孙山竹筒倒豆子,直告对方落榜,那么对方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可惜的是,在现实的待人处世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此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还必须对对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就会“盲人骑瞎马”,难免踏进“雷区”,引起别人的不快。

        说话不避讳,等于是在触霉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忌讳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不希望别人提起自己不愉快的事。所以,说话一定不要触犯他人的忌讳。因为触犯了别人的忌讳,很容易引起别人强烈的反感,直接造成社交的失败。
        6月7日,许先生送孩子去参加高考。
        在考场门口陪着儿子等待入场时,许先生看到,现场不少培优、留学,甚至复读机构也跑来凑热闹。巧合的是,许先生的一位大学同学就在本市某复读机构任职,他此时也在这里,而且也看到了许先生父子。
        简单的寒暄过后,那位朋友把自家的广告宣传单递了过来,来了一句:“你们可以先看看,我们学校是全市最好的。”许先生当时脸色就不好了,也没回应,拉着孩子像避瘟神一样躲开了,生怕他口无遮掩,再说出什么犯忌讳的话。
        人生的关键时刻,一门考试都还没开始,就与人谈复读,谁听了心里没脾气?
        触犯忌讳,等于是在触霉头。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不触犯他人的忌讳,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
        忌讳主要有生理忌讳和心理忌讳两种。
        (一)生理忌讳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会对他们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此在与这类人交往时,要特别谨慎。不要对秃顶的领导说:“你真是聪明绝顶。”也不要对缺胳膊的领导说他“两袖清风”。尽量不要当着腿有残废的人赞美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之类的话。这样会使他们的心里留下阴影,甚至会使有生理缺陷的人误以为你有意嘲笑他。但一般说来,生理缺陷比较容易发现,只要稍加留意便可避免。
        (二)心理忌讳
        心理忌讳往往是由于某些人因为一些特殊的经历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隐藏在人们的心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忌讳。
        有一位下属给他的领导去祝寿,当着众人的面,他向领导作祝词时说:“希望我们的王厂长将来能大富大贵、儿孙满堂。”一席话说得王厂长脸色发青。原来王厂长的独子刚刚在车祸中过世,王厂长以为下属故意嘲笑他断子绝孙,因此不顾贵宾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这位下属好不尴尬。这位下属虽然并不是有意,却冲撞了王厂长的忌讳,结果弄得不欢而散。
        在与朋友相处时,有时会因为二人关系密切,对对方的忌讳满不在乎,结果往往使朋友陷入尴尬的境地,有时甚至致使二人的感情破裂。
        钱英和张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二人私底下无话不谈。在一次同学聚餐上,钱英一时兴起,笑着对大家讲了张敏暗恋班上某男生的事,而那位男生已经有了女朋友,而且当时也都在场。一时间,弄得张敏下不了台,气着跑开了。这就警示我们,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暴露好朋友的隐私,既然是隐私也就是不愿意让他人知道,如果让他人知道就冒犯了他或她的忌讳,是很不够朋友的表现。
        生活是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说话还非要涉及别人忌讳的话题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讲究语言技巧了。要尽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些,在遣词造句时,要避免那些带有直接刺激感官的字眼儿,这样就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同一位较胖的顾客去布店买花布做衬衫,在选择大花图案还是几何图案上拿不定主意,售货员根据顾客的特点,帮她选择了几何图案的花布,并且介绍说:“这种大花图案带有扩张感,适合瘦人穿,你穿不太合适。这种几何图案花布艺术大方,颜色也好,能使人显得年轻,瘦溜儿。”胖顾客听了就很舒服。
        探望病人,更要注意病人的忌讳,否则会好心办坏事。有个女青年去探望久病的姨妈,她关切地询问:“您饭量可好?”不想这一句问候话,却使病人的脸上立即堆满愁容,她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原来,病人病情严重,最苦恼的就是吃不下饭。探视病人时,当看到病人面容憔悴时,切不可问“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之类的话,否则,除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在与人交谈时,为了使交流更加顺畅、融洽,你应该对交谈对象的一些忌讳有所了解。千万不要口无遮拦,那样只能是自讨没趣,甚至还会吃不了兜着走。

        说话爱揭短,谁都会翻脸
        短处,人人都有,有的可能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可是由别人嘴里说出来就让人不舒服。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别人来攻击自己的短处。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说对方的短处,很容易引发唇枪舌剑,造成两败俱伤。
        “当着矬子不说矮话”,是告诫人们在应酬中不要伤他人自尊的意思。人生在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以己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己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这是应酬中尤其要注意的一点。
        之前,某当红演员曾在一条微博里说了这样的话:“本人是一纯爷们,纯爷们就爱跟纯爷们合作。刚烈,简单,明了。一切不男不女,非爷们的人和事,都无意接触。”
        这位演员何出此言呢?
        原来,从该演员参演的一部谍战剧走红开始,知名媒体人金星就一直邀请该剧的主演们作客“金星秀”。该剧的主角和主要配角,除其以外都一一来过。金星在节目中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该演员的称赞,亦表达了对其作客“金星秀”的期盼。
        后来,该演员主演的一部婚姻伦理剧又火了,剧中的主演们又一一被金星请来节目作客,他依然没来。然后,便有了我们看到的那段微博声明。
        话题到此,我们对此事不多作评论,言归正传,继续我们的“尬聊”。
        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在与人交流时,应尽可能避开别人的短处不谈,这是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有一句话说“矮男如何不丈夫”,矮个子男人常被称为“三等残废”,几乎很少有姑娘愿意嫁给一个矮于自己的男人,这是一种社会心态。但是在某一方面矮,可能在另一方面长,如果紧紧抓住一个不如人处当小辫子,那么人人都会被抓个头仰体翻。所以我们说,当着矬子说矮话,只会自取其辱。如果我们总是把眼光盯在别人的弱点上,在社交中总是将别人的弱点当成攻击的对象,那么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别人不愿意再与你交往。如此一来,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别人都躲着你,避开你,不与你计较,直到剩下你自己孤家寡人一个;二是别人也对你进行反攻,揭露你的短处。这样势必造成互相揭短,互相嘲笑的局面,进而发展到互相仇视。如此,你的社交便会彻底失败,你在人们的印象及评价中,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大凡有短处的人都怕人提及。在日常应酬中,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避免提及对方的短处,一方面也完全可以从真正关心对方的角度出发,善意地为对方出谋划策,使他的短处变为长处,或者使他不为自己的短处而自卑,这样,你同样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且还会因此得到别人的信任乃至感激。
        (摘自《说话的艺术系列丛书》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