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地砸坑——老话新说之三百三十七
(2022-03-11 11:04:38)
标签:
民俗文化人生感悟 |
(此文已发表在今日的天津《中老年时报》上)
“撂地砸坑”也是老天津卫人常讲的俗语之一。
我们先看这个“撂”字。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有四个含义。一是弄倒,如解放战争时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军队歌曲叫《战斗进行曲》,歌中唱道:“别看他武器好,正义在我方。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他几支美国枪。”二是搁置,如这件事情先撂一段时间再说吧。三是放下,如孩子大了别总抱着,快撂地上让他自己走。四是抛、扔,如他光忙自己的事,把亲戚朋友都撂一边了。
再说一下“撂地”。它专指曲艺、杂技、武术、摔跤等江湖艺人在街头空地上演出。当年,享有“相声八德”美誉的那些老前辈们,每个人都有“撂地”卖艺的经历。
“撂地砸坑”的“撂”,是抛、扔的意思。同时,我们还要把“撂地”和“砸坑”连起来理解。早年间没有沥青水泥,田间地头自不必说,即便是人来车往的大道也都是土路。而泥土相对来说比较松软,重物一旦落在上面,必然就会砸出坑来。
天津卫老少爷们儿口中的“撂地砸坑”,是在其本义基础上的
引申,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比喻。它的意思是说话算数,即使是唾沫星子落在地上也能砸出坑。天津方言中好多字都走小辙儿,即儿化音。所以,“坑”在这里应该读作ker(轻声)。
现实生活中,能够适用“撂地砸坑”的语境有不少。比方说,甲乙二人在饭桌上洽谈一桩生意。甲端起酒杯说:“兄弟我办事撂地砸坑,既然说到这儿咱可就定了啊?”
又比如,张三和李四约好,出差回来时让李四到机场接他。谁知等了半天也不见人影,便给他打电话。李四一听,心想自己可真该死,明明撂地砸坑地答应了人家,怎么一忙乎就把这茬儿给忘了!
再比如,小王跟同事打赌输了。大家调侃他说:“算了吧,咱们就是开玩笑,你可别为了这个回去跪搓板儿啊!”小王脸上挂不住,说:“大丈夫干点嘛撂地砸坑,走,咱们吃饭去!”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汉语更是博大精深。无论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其中有不少相近的地方。换言之,同一类事物可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譬如形容声音大的成语,就有声如洪钟、震耳欲聋、穿云裂石、响彻云霄、如雷灌耳、震聋发聩、惊天动地……这些看起来几乎都一样,可彼此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以致外国人运用汉语时,很难选择到精准的词汇。
仍以“撂地砸坑”这句老话为例。假如要找出与之相近、甚至可以替代的成语,我们可能会首选“掷地有声”。不错,这两个词语还真有共同之处,其“DNA”高度相似。可是,若把它代入到前面所列举的几个语境中便会发现,有的稍显牵强但问题还不大,而有的则根本不像正常人说的话了。
综上所述,俗语由于简练、生动、形象,因此具有独特的口语性和通俗性,可谓奥妙无穷,其魅力是书面语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