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摸海——老话新说之三百零二
(2021-07-02 09:13:54)
标签:
民俗文化人生感悟 |
(此文已发表在今日的天津《中老年时报》上)
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叫做《扒马褂》,从它问世以来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段三个人合说的群口相声,许多前辈老艺术家都曾经表演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被誉为相声艺术的经典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演员不断地对它尝试翻新。
这个作品源于《新镌笑林广记》中的《圆谎》,改编为相声以后有多种不同版本,因此台词并不固定。尤其是“垫话”部分,演员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入活”。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甲在对乙述说丙平时说话不靠谱,总爱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时候,所用的字眼都是“云山雾罩”。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举行的纪念赵振铎先生诞辰70周年专场演出中,天津的相声名家李伯祥在使这段活的时候,却用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词儿。当时,他对捧哏的李立山说,你大概不知道,那李金斗就是个“瞎摸海”。
“瞎摸海”也是老天津卫人常讲的俗语之一。
何谓“瞎摸海”?据《天津方言词典》解释,就是行事无准则,办事不稳当,无知而乱闯的意思。
著名语言学家谭汝为曾经在报刊上撰文,列举了被称为“瞎摸海”的人平时的种种表现。他们才疏学浅,知识浅薄,水平有限;可偏偏还要不懂装懂,愣充是满腹经纶,特别喜欢吹大梨,瞎白话。其实,这种人只能是唬唬外行,一到关键时刻,那马脚可就露出来了,原形毕露贻笑大方。
最可笑的是,甭管是多大还是多难的事,他们知道以后总爱拍着胸脯说:“某处长是我的‘发小’,某局长是我的同窗。只要咱哥们一句话,这事情就摆平了!”殊不知,等他前脚刚一走,知根知底的老街坊就会指着他的脊梁骨说:“算了吧!这位就是个‘瞎摸海’,您可千万别指望着他能办事。”
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卫,东面即是滔滔渤海。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这里的人们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还是大沽炮台的历史故事,就连当地的俗语和老百姓的口头禅,都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典型的一句就是“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而老天津卫人在形容数量多的时候,还会用这样一个词儿——“海了”,那真是又形象又生动。
我们再看看这个“瞎”字,它不单是指残障人失明的生理缺陷,还有不遵循客观规律盲目行动的意思。这方面的俗语、谚语乃至成语都有不少,譬如瞎操心、瞎鼓捣、瞎胡闹、瞎子摸象、瞎子点灯白费蜡……其意不言自明,毋庸赘述。
回过头来再说这“瞎摸海”。我们只须从字面上看,便不难理解它的意思。一个人在汪洋大海中毫无目的地摸索,肯定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若是再缺乏自知之明,觉得自己多么聪明,能耐有多么大,非得要在众人前张扬显示,那就不仅是可笑,简直是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