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天说钱
天天说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97
  • 关注人气:7,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真的放水了吗

(2014-11-10 23:15:04)
标签:

股票


  近日,央行公布了2014年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披露,央行在9月份创设了新的调控工具——“中期借贷便利”(MLF)。并通过MLF向银行系统投放基础货币7695亿元。而传说中的SLF(常备借贷便利),目前余额是零。

对此,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解读为“央行放水”。受这个消息影响,上周五股市前半段还出现了明显的上涨。那么,央行真的在三季度实施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吗?其实不然。

根据央行的权威解释,“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9月和10月,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 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在外汇占款日益减少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发行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我们观察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基础,但很多评论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因素。

也就是说,以前人民币发行方式主要是外汇占款,而且保持一定的速度。在这种基础上,任何新的投放基础货币的操作,都带来更大的增量。外汇占款逐步趋零后,表面的“宽松”其实是在填补基本的货币需求。其实在三季度,货币供应量出现了明显的减速。

根据央行报告,9月末广义货币M2为120.2万亿元,而6月末M2为121万亿元,也就是说9月末广义货币减少了将近8000亿。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M2增速为14.7%,但前三季度只有12.9%。值得高度重视的是:12.9%的增速,是2000年以来最低的。

还有两组数据也能说明三季度的真实情况: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2.7万亿,比6月末的113.6万亿下降了9000亿。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12.8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2万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2.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51万亿。

所以,虽然表面上央行今年以来使用了多种新的调控工具,不断投放基础货币,比如MLF、PSL、SLF,还开始尝试MBS,并两次定向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事实上,货币供应量并未真正宽松。

为什么不搞真正的货币宽松?说到底,还是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去“高投资率”、“高负债率”的低效模式。

在货币供应量不算宽松的情况下,如何让楼市、股市出现好转,让经济呈现活力?当然要靠更加精准的调控。比如,引导资金到该去的地方,在关键时间点出台适当的政策等。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相信市场不缺资金,让大家有信心。而此次央行高调公布创设“MLF”和投放基础货币的数量,恐怕有“打心理战”的用意。

我们能说央行在三季度采取了“望梅止渴”的战术吗?虽然不好这么说,但似乎有那么一点影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