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取消限购,地方政府为何“羞答答”?

(2014-06-13 09:33:45)
标签:

房产

 

如果你想知道最近两天,沈阳楼市到底发生了什么,是需要一番研究和考证功夫的。无论是网上传言,媒体报道,还是官方“辟谣”,都充满了“信息陷阱”。如果我们相信新华社的话,真相大概是这样的:

 

在2013年,沈阳的房地产限购政策曾经两次收紧,构成了此次变动前的限购体系:一个拥有沈阳户籍的家庭,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购买两套住房;非本地户籍家庭,如果能提供2年或以上的纳税、社保证明,可以购买一套。

 

最近两天,限购松绑了:户籍家庭每人可以购买两套住房,非户籍家庭的纳税、社保条件也有所放宽。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沈阳户籍家庭有三口人,以前他们家最多可以在沈阳买两套房子,现在最多可买6套。有媒体就此报道说,沈阳完全取消了限购。而官方则驳斥说是谣言。

 

一个家庭可以在同一座城市购买6套住房,官方说限购没有取消,很难让老百姓口服心服。事实上,自无锡、南宁在四月下旬出台救市政策以来,地方政府就喜欢上了文字游戏。比如无锡的措施出来时,当地媒体的新闻标题是:“无锡放宽购房落户门槛,业内称与救市无关”,文内接进一步解释说,这是为了响应国家户籍改革的要求。南宁允许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居民到南宁市购房时,解释说是为了“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而此次沈阳的购房政策重大变化,则被一些“情商高”的媒体说成“微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平时雄赳赳、气昂昂的地方官员,为什么最近都变得像新媳妇一样“羞答答”的了?要知道,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国家可没有说不让放松或者取消限购呀!6月初,住建部总经济师冯俊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是不是可以取消或者部分取消限购措施”时表示,“宏观调控政策是鼓励、保护消费需求,遏制投资需求。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既然“遏制投资需求”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大方针,那怎么又允许地方政府在是否取消限购上“看着办”呢?住建部看似明确、实则矛盾的表态,就是地方政府羞羞答答、首鼠两端的根源。说穿了,住建部以及更高的层面上,都不想给民众留下“站在房地产商一边”的印象。

 

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疲弱,卖地收入骤减;另一方面是地方债到了还钱高峰期,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稳增长压力巨大。所以想让地方政府不放松限购,都不太可能。但高调救市,又会招致民意的反对。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希望房价降一降好买房子,过早救市会让他们失望。

 

这是一个民意日益重要的时代,所以没有一个地方愿意背负上“取消限购第一城”的名声。所以我们看到,无锡购房落户的“面积门槛”减少了10平米,天津允许户籍家庭购买第三套房子,沈阳扩大到6套。大家层层递进,不断拓展救市的“边界”,但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轻易取下。将来会不会出现允许一个人购买“不超过1000套房子”的新限购办法呢?我们不妨等着看。

 

最近两天,房地产领域传来的似乎都是坏消息: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透露,2014年是地方政府还债压力最大的一年,今年到期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是2.4万亿。财政部发布的月度财政数据显示,5月份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延续上个月负增长态势,下降2.5%,房地产营业税看增长仅0.1%。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救市上肯定会“新招频出”。中国式的智慧,看来大有用武之地。

 

“天天说钱”是一个原创财经评论发布平台,以相同的栏目名称,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微信、搜狐博客、搜狐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同步更新。微信公众订阅号tttmoney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订阅。)

银行“罕见表态”的玄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