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鸿祎一样,刘强东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熊孩子”。他用自己的狼性、不按规矩出牌,从看似强大无比、不可动摇的阿里巴巴手中,硬生生切下了20%的B2C电商市场份额。
除夕(1月30日)那天,就在联想宣布并购摩托罗拉的时候,京东公布了自己的赴美上市计划。也许仇家太多,媒体上嘘声多过祝福,就连美国《福布斯》网站,昨天都刊出一篇署名埃里克·杰克逊(Eric Jackson)的分析文章,标题是《京东不是中国的亚马逊,而是下一个当当》。
当当网?没错,就是那个2010年底在美国上市时,被看做中国亚马逊的企业。事后李国庆认为自己的股票发行价才16美元,被承销商摩根士丹利等贱卖了,并在网上跟“大摩女”爆发了一场很黄很暴力的对骂,当时当当网的市值是12.46亿美元。
后来当当的股价一度突破30美元,市值超过30亿美元。但是由于经营保守,一直不能改变“卖书的”形象,业绩不符合市场预期,股价一度跌破4美元。到如今,股价仍然维持在9美元左右,总市值只有7亿美元。2012年10月,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和降低营销费用,当当更石破天惊地将旗舰店开到天猫上,彻底向阿里认输。
B2C电商去年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上半年的数据仍然有参考价值。位居前十的电商及其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天猫50.4%、京东20.7%、苏宁易购5.7%、腾讯5.4%、唯品会2.6%、亚马逊中国2.3%、当当1.9%、国美电器1.7%、1号店1.6%、凡客诚品0.8%。可以看出,当当网市场份额不到京东的10分之一。
此外,从2013年前三季度看,当当网营业收入约45亿元人民币,京东是492亿元;当当的活跃用户数为840万人,京东为3580万人。说京东可能会沦为当当第二,显然有些武断。
当然,京东的软肋非常明显,正如很多批评者指出的:第一,主要收入来自电器销售,占八成以上,商品的多元化并未真正实现;第二,它通过占用供货商资金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现金流、降低成本;第三,作为自营为主的电商存货比较多,未来可能会占压很多资金;第四,它没有自己的“支付宝”,顾客忠诚度会下降,资金周转速度会降低,很多关联业务无法开展;第五,它在移动战略上严重滞后,基本上没有掌控移动终端入口的能力。
但京东也有自己的优势,除了狼性文化,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它投入巨资,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体系,快递员数量达到1.8万,在34个城市设有仓储中心,在460个城市有1453个快递站。逢年过节的时候,网购最大的瓶颈就是物流,每到这个时候,没有自己的配送体系,电商将完全受制于人。自有配送体系不仅好用,关键时刻顶的上,还能明显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增强公司竞争力。当然,有了这个体系,想杀入电商竞争的新蓝海--生鲜领域可谓易如反掌。
中国的物流行业现在仍处于跑马圈地时期,除了顺丰外,其他快递公司没有多少核心竞争力。如果京东能把物流搞好,即便将来电商业务上一败涂地如当当网,其快递业务仍将是值钱的玩意。如果腾讯现在要在电商领域制约阿里,希望买点什么的话,京东肯定是首选。
此外,天猫代表的平台类电商,也存在至少三个缺陷:假货屡禁不止,商家伪造销量和信用;评价体系不利于买家;第三方物流没有保障。如果京东在打造自己的平台时能弥补前两个缺陷,它就有希望继续抢夺阿里的市场份额。
其实阿里打击京东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它之前上市。让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大电商业务感兴趣的资金,早早找到投资机会,这样可以明显降低京东的估值。但是马云跟港交所的纠纷,以及他对美国证券市场的惧怕(淘宝屡禁不止的假货,支付宝的强行剥离,让不少美国人认为马云是个缺少契约精神的商人),拖慢了阿里上市步伐。现在市场给出的京东估值,是310亿美元至440亿美元之间,大概相当于腾讯、阿里巴巴的四分之一,百度的一半,当当网的50倍,唯品会的6倍。
京东提交的上市文件显示:公司上市前第一大股东是美国老虎基金,持股22.1%;第二大股东是刘强东代表的高管团队,持股18.4%;第三为中国的高瓴资本,持股15.8%;第四为俄罗斯的DST基金,持股11.2%。无论京东未来到底能不能成为中国的亚马逊,这些股东们将在2014年获得丰厚的回报。
展望未来,只要京东的狼性犹存,成为第二个当当网的可能性就不大。(本文作者:天天说钱;微信公众订阅号:tttmoney;欢迎转载,但请务必署名)
(“天天说钱”微信公众订阅号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在“微信--通讯录--订阅号”里,点击右上角加号,搜索“天天说钱”加关注。或者扫描“天天说钱”新浪博客头像里的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