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限车,深圳能否闯出新路

(2014-01-21 09:25:06)

近日,在广东省 “两会”上,深圳市长许勤表示,深圳暂未考虑汽车“限购”和“限行”。目前的政策取向依然是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调节,适当提高出行成本,引导市民合理使用车辆,改变交通出行方式。此言一出,赢得一片喝彩声。

 

一个月前,天津突然加入了汽车限行限购的队伍。随后,深圳出台了汽车“优质号牌”月度拍卖制度,被认为是在为限购搞“演习”。最近一个月,深圳车市异常火爆,关于2014年年内实行汽车限购的传言四起。此次市长一锤定音,深圳车市至少今年无忧。

 

目前中国汽车限购的城市,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贵阳、天津5个,其中北京、天津还实行了全面的限行措施,成为最严厉的“双限”城市。最近几年,每到开“两会”,深圳市长都会被问到“何时限购汽车”的问题,但回答一直是:暂时没有考虑。

 

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限购汽车,深圳作为全国汽车密度最高的城市,这种坚持难能可贵。

 

许勤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说深圳目前机动车拥有量“全国第二”。其实,深圳不仅机动车拥有量不是全国第二,就连汽车拥有量都不是全国第二。

 

深圳目前拥有汽车254.8万辆,少于北京的540万辆和上海的270万辆,多过广州的248.8万辆和成都的233.5万辆,位居全国第三。如果比机动车数量(包含了摩托车、农用车等),深圳不仅少于成都的313万辆,还少于苏州的263万辆,甚至有可能低于泉州、江门这种摩托车大市。

 

但深圳的汽车密度,肯定远远超过广州、成都、杭州、天津这些城市。如果简单以汽车数量除以城市面积,来计算汽车密度,深圳大概是北京的3.8倍,上海的3倍,广州的3.7倍。

 

深圳的汽车密度这么大,但目前早晚高峰的平均车速仍然分别维持在每小时27公里和26公里,明显好于北上广。这跟深圳是一个新城市,规划等各方面更适应汽车时代有关。深圳人开车的习惯、守法程度,也略好于其他城市。此外,深圳这些年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市民出行方式的努力初见成效。市中心一类地区由于停车费较高,不少私家车主去这些地方办事,已经习惯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其实调控市民出行方式,经济手段比行政手段更合理。比如北京,现在不仅限购汽车,还限行,这让很多市民失去一种重要出行方式的选择。北京这么大,万一有事急着出门,乘坐公交时间太长,打车又打不到,而自己想买车又没有摇到号,那真是让人非常绝望的事情。而一些家庭为了保证自己的出行,应付限行,还要购买两辆车。

 

如果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就人性化很多。上牌没有限制,车你可以随便买。开车去市中心费用高,有拥堵费,有高昂的停车费,你愿意承担,就天天开车上班。不愿承担高昂费用,可以平时乘坐公交,有急事或者周末休闲的时候开开车。

 

世界上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都没有通过行政手段限车,比如纽约、东京、伦敦。他们之所以没有陷入交通灾难,原因很简单:一是大幅提高停车费,或者收取拥堵费,而且一视同仁,没有例外;二是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让小路畅通起来;三是严格交通执法,违章者没有人情可讲。而我们的很多大城市之所以采用行政手段,是因为这三点都做不到,特别是第一、第三点做不到。

 

限购限行的城市,必然同时限制外地车的进入,这样城市就变成了交通孤岛。在一个国家内部,外地来谋生的人要办理居住证,外地来办事的车要缴纳进城费或者被拒绝进城,这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吗?还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吗?人家欧盟,汽车可以统一号牌跨越国界,我们连进入其他城市都受到限制,这难道正常吗?

 

为了节约土地,国家要求大城市增加土地开发强度,也就是说城市的容积率会继续增加,这样势必带来更为严重的交通问题。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模式的城市汽车管理之路,显得非常有必要。如果深圳市有足够的使命感,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而不是几年之后退守北上广的管理模式。

 

(“天天说钱”微信公众订阅号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在“微信--通讯录--订阅号”里,通过点击右上角加号,搜索“天天说钱”加关注。或者扫描“天天说钱”新浪博客头像里的二维码,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